《詩經》本稱《詩》,列為儒家經典后稱《詩經》。它編成于春秋時代,收錄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共305首。相傳周王室派專人收集民間詩歌,是為“采詩”,因而輯集成詩集。據(jù)《史記》等書記載,認為《詩經》系孔子刪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說?!对娊洝贩譃椤帮L”“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產生地域為今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及湖北等地。其中《國風》大都是民歌,《雅》多為宴會樂歌,《頌》多為祀神祭祖之詩。詩篇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運用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对娊洝返膬?yōu)秀詩篇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yōu)美,音節(jié)自然和諧,極富藝術感染力,因而為歷代所推崇。漢代傳《詩經》者有魯、齊、韓、毛四家,魯、齊、韓三家為“今文詩學”,西漢時立有博士,魏晉后逐漸衰亡。詩》為古文詩學,盛行于東漢以后,魏晉后通行的《詩經》就是《毛詩》。此后對《詩經》的傳習研究代不乏人,很多學者傾注精力,為《詩經》這門學問做出了貢獻,更使《詩經》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筆者深愛民族文化,也深愛這真金美玉的《詩經》,結合多年對《詩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既汲取古今研究者的成果,又獨立思考,聯(lián)系古今民俗、語言等,注意挖掘詩中較含隱又給人以啟示的東西,以有新見,這樣寫成了此書。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人們正確認識民族歷史的同時,得到愛國主義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它們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髓,它們塑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為了及時地給國內文化家庭提供一套基本的傳統(tǒng)文化經典讀本,并作為收藏之用,我們特地策劃制作了這套中國家庭基本藏書。本書,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既有經典的神圣地位,又有文學的崇高價值。因此,它特別引人矚目,成了兩千多年來學者們研究的一個熱點。本書收入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匯《詩經》的全文,并附以精辟的釋文。本書內容全面,釋文通俗易懂,讀者從中可對詩經的風格,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提高鑒賞及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