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論與研究宗教的意義與終結

宗教的意義與終結

宗教的意義與終結

定 價:¥38.00

作 者: (加拿大)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imth)著;董江陽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宗教學譯叢
標 簽: 宗教學

ISBN: 9787300065236 出版時間: 2005-06-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3cm 頁數(shù): 42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特色及評論任何想要探究那隱含在世界各種宗教傳統(tǒng)之下的宗教實在之本質(zhì)的人,都將發(fā)現(xiàn)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的著述是學識淵博的、饒有意味的和富有啟發(fā)性的?!绹ゼ痈绱髮W約瑟夫·基塔噶瓦《宗教的意義與終結》是宗教研究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就像他慣常所做的那樣,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在審查那屬于他所考慮的資料范圍內(nèi)的內(nèi)容廣博的歷史與哲學信息之時,運用了一絲不茍、細致入微的審慎的思索、其結果則是對宗教傳統(tǒng)與人的信仰的一種深思熟慮的、卓有成效的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探索?!绹囁勾髮W喬治·魯普本書的原創(chuàng)性就在于它使我們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來理解宗教現(xiàn)象。因為坎特韋爾·史密斯我們意識到了那由我們自己的文化所形成的,并透過它來觀察宗教生活的理智性的“眼鏡”的情況下,來嘗試著重新觀察這一切。——美國克萊爾蒙特研究生院約翰·布克內(nèi)容簡介本書從范疇與觀念發(fā)展演化史的角度,考察了人類迄今幾乎一切高級文明形式有關各自宗教生活的名稱、指涉、術語、范疇、觀念與自我理解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關聯(lián)。作者指出要真正描述和理解在人類宗教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就應當放棄使用不論是一般意義上還是個體意義上的“宗教”這一概念,而代之以“累積的傳統(tǒng)”與“個人的信仰”這兩上獨立的概念。本書前言總序宗教學,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近年來似乎正在成為“顯學”。在西方學術界,面對著伊斯蘭教在世界上許多地區(qū)內(nèi)的勃興,穆斯林和清真寺在西方許多城市中的涌現(xiàn);面對著佛教和印度教乃至某些中國宗教不單在亞洲繼續(xù)存在,而且在西方擴大地盤的事實;面對著基督新教在中國和東亞、基督正教在俄國和東歐、基督公教和基督新教在亞非拉廣大地區(qū)迅速復興和發(fā)展的現(xiàn)狀;面對著形形色色的新興宗教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筍、此消彼長的局面;面對著社會生活世俗化與宗教信仰多元化齊頭并進的形勢……學者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與宗教相關的問題,不得不盡力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文化學、人類學、現(xiàn)象學、哲學等學科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現(xiàn)象和關系,甚至不得不時時更新研究的方法、重新思考以往的結論。凡此種種,都使得宗教學不但在學生眾多的大學課堂上經(jīng)久不衰,在種類繁多的學術會議上熱鬧興旺,在自成一類的學術出版中日益發(fā)達,而且在從上帝存在的證明這樣古老的傳統(tǒng)哲學問題,到新興宗教的作用這樣緊迫的當代社會問題上,在從精神生活的趨勢這樣普遍的社會人生問題,到宗教對話的基礎這樣現(xiàn)實的文明共處問題上,都繼續(xù)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因此之故,宗教學在西方,以130歲的高齡(就宗教科學言),甚至2500歲的高齡(就宗教哲學言),而呈現(xiàn)出蓬勃生長的態(tài)勢。在中國學術界,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各宗教的迅速復蘇和發(fā)展,對學者們的工作提出了紛繁多樣、層出不窮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步發(fā)展以適應宗教形勢和社會形勢的現(xiàn)實要求。而研究宗教的學者們盡管來自不同的領域,盡管面臨缺少資料、缺少資金、缺少語言訓練、缺少社會理解等等困難,仍然依靠自發(fā)自愿的、艱苦卓絕的努力,繼承了前輩們中斷30年的宗教學術事業(yè),使中國宗教學在短短20余年間,獲得了琳瑯滿目的豐富成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進展?,F(xiàn)在,對于宗教學研究的迫切性、重要性,社會各界已有了越來越多的理解,一些政府機構和宗教團體,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宗教學的研究,不少社會科學院和高等院校,也越來越關心和支持這門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發(fā)展。這種情況,作為中國宗教學界眾多學者20年努力的可喜結果,不但是中國學術全面發(fā)展之福,也是中國社會健康發(fā)展之福。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的宗教學發(fā)展還面臨一些具體而重大的困難。除了需要社會上下各界的進一步理解和思想解放,以便進一步消除研究禁區(qū)和填補研究空白之外,曾經(jīng)夭折而新生不過20余年,因而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很弱小的中國宗教學最需要的,一是培養(yǎng)人才,二是積累資料。在前一方面,現(xiàn)在已有一些高校設立了宗教學系,更多的高校設立了名稱各異、側重不同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盡管這些機構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總體上說還存在“倒金字塔”(即研究生多于本科生)或類似現(xiàn)象,但畢竟已在開始扭轉人才缺少的困境。在后一方面,現(xiàn)在國內(nèi)在資料的翻譯引進方面依然十分零散,在發(fā)達國家宗教學百花齊放、分支細密、大師輩出、名作如林的狀況下,我們可以找到的資料更如一鱗半爪,少得可憐。這不但使研究者難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擴大視野,難以從前人的成果中吸取自己成長所需的養(yǎng)分,大大拖了現(xiàn)有研究工作的后腿,而且使有關專業(yè)的老師和學生難以得到教學所需的資料,難以了解基本的(更不必說最新的)學術進展情況,直接拖了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后腿。有鑒于此,我們不憚能力薄弱,組織創(chuàng)設這套譯叢,希望得到學術界、教育界新老朋友、耆儒新秀們的參與和支持,一起來開始扭轉中國宗教學資料缺少的困境,一起來為中國宗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做一些資料積累的工作。在初創(chuàng)階段,為了適應我國宗教學需求的特點和我國宗教發(fā)展的特點,擬設立宗教學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規(guī)范性研究和對話性研究)、佛教研究和基督教研究三大系列;為了適應學術研究、教學參考和廣大讀者層次不同的需要,擬采取概論專著和經(jīng)典名著兼收并容的方針。我相信,零散的力量若能相對集中,累積的效果必將十分可觀。我還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推進學術、造福社會的美好愿望,讓我們共勉,把這愿望變成行動吧!

作者簡介

  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是美國哈佛大學“比較宗教史”專來榮譽退休教授。早年曾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伊斯蘭研究所主任及比較宗教學教授,后轉赴美國哈佛在學任教。在哈佛大學曾擔任“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與“宗教研究委員會”主任達九年之久。史密斯博士一生著述甚豐,其中包括《現(xiàn)代歷史中的伊斯蘭》(1957)、《宗教真理問題》(1967)、《信念與歷史》(1977)、《信仰與信念》(1979)、《走向一種世界神學》(1981)、《宗教多樣性》(1982)、《何為圣經(jīng)?》(1993)等。相關圖書關于上帝信仰的對話理性懷宗教信念:宗教哲學導論(第三版)信仰尋求理解:安瑟倫著作選集宗教心理學導論宗教社會學史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西方的“宗教”
第三章 其他的文化,“諸宗教”
第四章 伊斯蘭的特殊個案
第五章 這個概念充分嗎?
第六章 累積的傳統(tǒng)
第七章 信仰
第八章 結論
索引
后記 
 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 是美國哈佛大學“比較宗教史”專業(yè)榮譽退休教授。早年曾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伊斯蘭研究所主任及比較宗教學教授,后轉赴美國哈佛大學任教。在哈佛大學曾擔任“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與“宗教研究委員會”主任達九年之久。史密斯博士一生著作甚豐,其中包括《現(xiàn)代歷史中的伊斯蘭》(1957)、《宗教真理問題》(1967)、《信念與歷史》(1979)、《信仰與信念》(1979)、《走向一種世界神學》(1981)、《宗教多樣性》(1982)、《何為圣經(jīng)?》(1993)等。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