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課題準備、問卷設計、問卷調查、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研究和撰寫,《社會沖突與階級意識》一書終于脫稿了。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重大課題“當代中國人民內部矛盾研究”的最終成果,該項課題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基金的資助。中國目前正處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時期。從國際發(fā)展經驗來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一個經濟起飛國家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既充滿新的機遇,又面臨著各種社會風險,往往是產業(yè)結構快速轉型、社會利益格局劇烈變化、政治體制不斷應對新的挑戰(zhàn)的時期。中國當前經濟正進入新一輪的高速成長期,但是也要冷靜地看到,在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構成發(fā)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中,由于利益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由于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的存在,由于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行業(yè)之間、部門之間以及個體之間收入差距的拉大,由于新舊體制轉換所帶來的震動和摩擦,還由于近一二十年來一些腐敗現(xiàn)象的滋長,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新型的社會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較突出、比較尖銳,在個別地區(qū)甚至因處理不當而演變成對抗性的沖突。因此,在今天,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矛盾,是一個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能否處理好這些矛盾,直接關系到改革開放的進退興衰。在研究現(xiàn)實中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時,有兩種觀察視角:一種是從沖突事件的結果去進行追因研究——事后的研究,這是目前多數研究的道路;另一種是從主觀意識和行為傾向去進行追果研究——事前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往往被人們忽視。本項課題的研究就是嘗試著進行“事前的研究”。我們的研究要探討的基本問題是:究竟是什么因素會影響中國民眾未來的社會選擇和取向?中國的各種社會力量將圍繞哪些焦點問題重組?這種力量重組將依照什么樣的規(guī)則?而我們的基本結論是:客觀的社會結構分層和經濟社會地位,要通過主觀階層認同和階級意識,才能與人們的社會態(tài)度、社會行動選擇建立起邏輯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