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如是說——寫孔子時,我的眼前總是浮現一個憂郁的孔子,他坐在車上,有怨尤有擔心有愛意地注視著人類,他是一個真正的哲人,耶穌同在,但他比耶穌更實在,更具體,也更人性化。他與耶穌的根本不同,是他真正是一個人??鬃由砩县撦d道德、文化的擔子越是沉重,他就越缺少人味兒,缺少人的根性。歷代帝王拿孔子當牌位,把他弄成了“四不像”“不像教育家,不像哲人,不像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不像有七情六欲的男人。這么弄就不大妙??鬃訍鬯募覇??愛他的家人嗎?如果這些愛確實存在,又是什么樣子?是時時刻刻記心懷?還是淡泊得令人難以置信?還有,孔子見南子,是被人說得最多最津津樂道的,但他愛南子嗎?曾經為南子心動過嗎?大家用力用心把南子寫成放蕩的女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把男人說成是道德君子。他們認為,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孔子才是圣人,才是他們所崇敬的大賢大圣。中國文化的最偉大之處,在于中國古人的哲思與淡泊,他們把人的生命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一再反思人類對于生命力意義的認識。我們看著老子的八卦圖,看著孔子的《論語》,不看那些教育者的表象,而是真正探究他們對于生命的一次次認識上的飛躍,那就會明白,中國的古老文化更有它的博大精深之處,它是與天地和諧的,是與自然人共生的,是最為人性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更是最可行的。讓天地自然與文化哲思巧妙地共存,是中國文化的精粹,舍此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