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夫先生(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號補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興市),后其祖移居江蘇吳縣(今蘇州市),遂為吳縣人。先生誕生于清朝末年,未受科舉洗禮,亦未接受新學薰陶,年輕時隨吳江著名文學家金松岑學習國學,后又到金的老師吳縣曹元弼處學習經學。曹為前清翰林院編修,是專精三禮的經學大師,先生從其受業(yè),故對三禮亦有專門研究。學業(yè)有成,應蘇州女師聘請,在該校任教。后又應上海圣約翰大學之聘,任國文教授。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轉入復旦大學中文系。1966年因患肺炎去世。本書是已故復旦大學教授、著名的古典文獻學專家王欣夫先生生前的授課講義,從目錄、版本、校讎三個方面綜合地對文獻學的流變概況作了論述。尤其是這部寫于近半個世紀以前的著述,在當時就獨具慧眼地注意到新出土的各種資料、日本等海外所存的中國文獻在文獻學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現(xiàn)代學者在校讎學方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