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論
1.1 面向對象的目標
1.2 面向對象語言的核心概念
1.2.1 數據封裝
1.2.2 繼承
1.2.3 多態(tài)性
1.2.4 類屬
1.3 按對象方式思維
1.4 面向對象的思想和方法
1.4.1 面向對象是一種認知方法學
1.4.2 面向對象與軟件IC
1.4.3 面向對象方法和結構程序設計方法
1.4.4 對象是抽象數據類型的實現
1.5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
第二章 C++:一個更好的C
2.1 C++的輸入和輸出
2.2 new和delete
2.3 注解
2.4 內聯函數
2.5 const說明符
2.6 函數原型
2.7 缺省參數
2.8 引用(reference)
2.9 枚舉名、結構名和聯合名都是類型名
2.10 顯式類型轉換
練習題
第三章 類類型
3.1 類與對象
3.1.1 類的例子
3.1.2 類的私有數據
3.1.3 C++的類
3.1.4 類與對象
3.1.5 類的定義和實現
3.2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3.2.1 簡單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3.2.2 參數化的構造函數
3.2.3 重載構造函數和拷貝構造函數
3.3.4 類的對象的初始化
3.3 關鍵字this
3.4 靜態(tài)成員
3.4.1 靜態(tài)數據成員
3.4.2 靜態(tài)成員函數
3.5 友元關系
3.5.1 友元函數
3.5.2 友元函數與成員函數
3.5.3 友元類
3.5.4 友元的例子
3.6 類類型常量
3.7 一個類的對象作為另一個類的成員
3.8 對象數組
3.9 指向對象的指針變量
3.10 類類型做參數類型
3.11 類屬單向同質鏈表的例子
練習題
第四章 運算符重載
4.1 重載運算符
4.1.1 運算符重載的語法形式
4.1.2 一元和二元運算符
4.1.3 用成員函數重載運算符
4.1.4 用友元函數重載運算將
4.1.5 重載++和——
4.1.6 重載賦值運算符
4.1.7 重載運算符()和[]
4.2 自由存儲
4.2.1 new和delete的語法
2.2.2 new和delete的典型用法
4.2.3 指針懸掛問題
4.2.4 new和delete的重載
4.3 類型轉換
4.3.1 標準類型轉換為類類型
4.3.2 類類型轉換函數
練習題
第五章 派生類
5.1 派生類的概念
5.1.1 為什么要使用繼承
5.1.2 保護段
5.1.3 基類的訪問描述符
5.1.4 基類對象的初始化
5.1.5 Point類——繼承的一個例子
5.2 多繼承
5.2.1 多繼承的概念
5.2.2 虛基類
5.3 虛函數和多態(tài)性
5.3.1 指向基類對象的指針指向派生類對象
5.3.2 虛函數
5.3.3 純虛函數及抽象類
5.3.4 Figure模塊——虛函數的例子
5.4 繼承的意義
5.4.1 模塊的觀點
5.4.2 類型的觀點
練習題
第六章 流庫
6.1 C++為何有自己的I/O系統(tǒng)
6.2 C++流庫的結構
6.3 輸入和輸出
6.3.1 istream
6.3.2 ostream
6.3.3 輸出運算符“《”
6.3.4 輸入運算符“》”
6.4 格式控制
6.4.1 用iso類成員函數格式化
6.4.2 用操縱函數格式化
6.5 文件I/O
6.5.1 文件的打開和關閉
6.5.2 文件的讀寫
第七章 模板
7.1 類屬的概念
7.1.1 無約束類屬機制
7.1.2 約束類屬機制
7.2 模板的概念
7.2.1 函數模板和模板函數
7.2.2 類模板和模板類
7.3 模板設計的例子
7.4 Borland C++Container類庫的結構
7.4.1 Borland C++ Container實現的幾個基本問題
7.4.2 Container類庫實現的一些決策
7.4.3 Object Container類庫的結構
第八章 面向對象設計技術
8.1 面向對象設計的直觀方法
8.2 數據庫應用的例子
8.2.1 問題簡述
8.2.2 基本結構
8.2.3 粗略設計
8.2.4 進一步設計
8.2.5 對象的操作
8.2.6 設計流程圖
8.2.7 面向對象編程
附錄 Borland C++集成環(huán)境使用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