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記,指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人物自內地到西北地區(qū)出使、考察、旅游或任職西北時所留下的紀行文字。其記載涉及到不同時期西北地區(qū)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民俗、天文地理、山川物產等等內容,多側面地反映了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社會風貌,是深入了解西北社會歷史文化的極為珍貴的史料。由于它是私家之作,所記皆個人足履目擊所得,更具真實性;由于它亦史亦文的性質,融史學的內核于作者之文心,記事考證與寫景抒懷并舉,即興秉筆,形式自由,文字往往生動活潑,更具可讀性。它實在是古人于史學、文學間的一大創(chuàng)造,很有活力的一種文體形式!《西北行記叢萃》便是基于以上考慮,從眾多西行記中進行選輯、匯錄而成;選錄了19世紀以來西北行記中的著名之作共37種,輯為20冊,其中第一輯10冊25種,第二輯10冊12種。時間跨度為自1805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其內容涉及200年來西北地區(qū)(甘、寧、青、新、陜及其周邊省份)道路交通、氣候物產、城鄉(xiāng)風光、民情習俗、政治變遷、宗教民族關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等情況與面貌。諒可為關注西北開發(fā)、關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讀者,提供一個從不同的、微觀的角度了解古、近代西北的窗口。\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