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1889-1945)納粹德國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頭號戰(zhàn)犯。出生于奧地利北部布勞瑙鎮(zhèn)一個海關職員之家。中學畢業(yè)后夢想當藝術家,去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1913年遷居德國慕尼黑前無固定職業(yè),成為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狂熱信徒。1914年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俄利亞預備步兵第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軍銜至下士。戰(zhàn)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黑為國防軍反諜機關當密探。為尋生活出路,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該黨于次年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黨魁,隨即組織黨的武裝沖鋒隊。1923年11月在慕尼黑發(fā)動“啤酒店暴動”,企圖仿效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失敗后,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口述了《我的奮斗》一書,鼓吹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思想。1924年底,希特勒出獄。出獄后,他改用合法手段奪權。經多年組織工作和苦心經營,待到1933年1月,終于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將納粹黨發(fā)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他本人也因此登上了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其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4年總統興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總統和總理的大權于一身,廢止共和國,改稱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國家“元首”。他解散國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其他一切政黨,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實行法西斯獨裁專政。1935年,他撕毀凡爾賽條約,宣布重整軍備,為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做準備。1936年,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意大利加入這個協定,于是形成了德、日、意三國軸心。他在構成對德國有利的國際形勢后,便于1936年3月進軍萊茵蘭非軍事區(qū),接著于同年7月伙同意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zhàn),進而在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實施兼并,完成了不流血的征服。1938年,希特勒進一步獨攬陸、海、空三軍指揮權,擔任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39年9月,出兵閃擊波蘭,正式點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烈火。1940年春,把戰(zhàn)火燃燒到西方,只用6個星期就打垮了英、法聯軍,占領了西歐和北非廣大地區(qū)。1941年6月,又突襲蘇聯,妄圖在6個星期到2個月內打敗蘇聯。但是,在蘇聯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共同打擊下,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國,最終也難逃覆滅的命運。同盟國軍隊很快在各個戰(zhàn)場轉入全面反攻,德軍節(jié)節(jié)敗退。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qū)。56歲的希特勒眼看滅頂之災降臨,便于30日15時30分,同他的情婦愛娃一起,在總理府花園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殺身亡,從而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