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昔日的那種奪目的光彩,早已蕩然無存了。當人們憑吊這一廢墟,回顧圓明園興與衰的變遷時,有誰又能不為之深思,不為之憤怒,不為之感嘆呢?侵略者焚毀圓明園的罪行是罄竹難書的,軍閥、官僚、地痞的進一步破壞也是難以用筆墨描述的,但此園之所以遭到徹底毀壞的原因,還在于清朝后期統治者的昏庸和腐敗。面對這一片被毀的廢墟,每一個愛國的炎黃子孫都會深刻地感到這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都會清醒地意識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落后就會挨打”的歷史教訓。今天,已經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只有奮發(fā)圖強,拼搏進取,才能使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永遠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成立后,圓明園遺址得到了保護。早在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就指示要保護好圓明園遺址。五十年代中期始,北京市園林局在遺址內開始綠化,種植樹木,至六十年代初,基本改變了長期荒蕪的景象。多年來,對于圓明園這一重要歷史文化遺址的整修,一直存在著三種不同的主張:一種主張全面修復,以此顯示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另一種主張是部分修復,以此作為歷史紀念和旅游之地;而更多的人則主張要保存好遺址,稍加修整,以此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國恥”紀念地。對此,1983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的《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方案》作了明確規(guī)定,要“在本世紀內建成圓明園遺址公園”。并在力求保護遺址的原貌基礎上,“以木為本,以水為綱”,著手進行山形水系的恢復。1988年,圓明園遺址正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數年的整修,圓明園遺址公園已正式向社會開放。作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它應該永遠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是使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了解近代中國歷史和列強侵華史的莊嚴肅穆之地。如果把這一重要的遺址,僅僅做為普通的游覽地,那是違背中華民族意愿的,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