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廣河齊家坪
02塵中蓮花:漢唐釉陶文化研…
03破山海明禪師語錄合校
04容城珍藏文物圖鑒
05南陵漳河:大工山區(qū)域考古…
06三門峽仰韶文化研究·…
07后蜀趙廷隱墓發(fā)掘報告
08清代藏書樓發(fā)展史
09萬州瓦子坪
10考古現(xiàn)場
皮特·恩格倫
本書是一部非虛構(gòu)文學力作,也是一部戰(zhàn)爭史書,瑞典作家、歷史學家皮特&…
可購
深圳博物館 著
《觀·映:漢代銅鏡圖像與銘文的研究及展覽策劃》由深圳博物館,廣…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編輯部
《東方考古》是山東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山東大學博物館…
虞云國
本書選取南宋從治世轉(zhuǎn)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寧宗兩位帝王作為研究對象,從內(nèi)禪鬧…
王友明 著
本書從偉大建黨精神的解讀入手,分五個部分,即時代之問: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自覺…
鄰水縣檔案館 編
暫缺簡介...
[英]彼得·伯克
在這部廣受贊譽的杰出著作中,彼得•伯克介紹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
張明揚
崖山海戰(zhàn),是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著名戰(zhàn)役。1279年,蒙古軍隊與南宋軍隊在…
周祿豐
安慶之戰(zhàn)后,曾國藩總督兩江,指揮清軍與太平天國進行最后決戰(zhàn)。曾國荃膽大心…
張永祿
《唐都長安》是一部關于唐代長安城的全面性的綜合研究作品。唐長安城是在隋大…
方誠峰 著
《君主、道學與宋王朝》從君主支配、道學的政治理論與實踐兩個議題入手,探析…
[荷]大衛(wèi)·德容
本書揭示了德國最富有的五個商業(yè)家族(匡特家族、弗利克家族、芬克家族,保時…
陳瑩雪 李隆國
《西學研究》(第六輯)延續(xù)本刊一貫風格,主體部分依舊是古文注解與翻譯。所…
韓炳華,裴靜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山西太原市晉源區(qū)晉源鎮(zhèn)西街村西的晉陽古城進行了數(shù)次發(fā)…
(英)加里·謝菲爾德 著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全球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對于這場百年前的大戰(zhàn),加里…
[德]斯特凡·貝格爾 [荷]克里斯·…
歷史學家往往聲稱自己致力于摧毀神話,但自19世紀以來的民族歷史所顯示的則恰…
陸幸生
本書全四冊,函套裝,分別為《興盛與危機》《生死之門》《文治武功》和《改朝…
[美]史景遷
清代郯城,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山東小縣,默默無聞,但多災多難。婦人王氏,一個…
[印]普拉普雷·巴拉克里希南(Pulapre…
1947年,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獨立日前夕發(fā)表演講,承諾&…
握中懸璧
漢朝獻帝建安時代的最后幾年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它上承東漢,下啟三國,是重…
[英]蒂莫西?C.W.布萊寧 著,李文君 譯
1660年,“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在即;1789年,法國大革命…
(法) 塞 爾日·格魯金斯基 著,焦舒曼…
500余年前的1517年,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陸,開啟了在當?shù)氐闹趁窠y(tǒng)治,他們不…
(以)多利特·哈雷爾(Dorit Harel)
《事實與感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中的歷史重現(xiàn)》是歷史之書,也是藝術之書,…
馮劍 著
本書從文明的視角,以宏觀的視野推動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城市研究。魏晉南北朝…
盧敦基
[美]菲利普·萊曼(Philipp,Lehmann)…
從非洲加貝斯灣向西延伸約200英里,是一片被稱為鹽湖盆地的超干旱區(qū)域。當陽…
榮新江 主編
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908年繼英國斯坦因之后到達敦煌。伯希和精通漢學典籍,他以…
主編 弘
陳郁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廣東省文物考古研…
2017年11月,為紀念南海Ⅰ號沉船發(fā)現(xiàn)三十周年,在廣東省陽江市召開了“南海Ⅰ…
陳廣杰
作者以《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中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
[英]扎拉.斯坦納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如同一場可怕的火山噴發(fā),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影響。歐洲四大帝…
王亞平
本卷主要考察自古代以來的歐洲政府,或稱歐洲政治機構(gòu),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變遷…
楊軍
本書立足于區(qū)域史的視角,對朝鮮半島古代史中的焦點問題、重點問題和盲點問題…
鹿錫俊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是引入第三方因素國際性地解決中日矛盾,還是局限于中日兩…
吳玉林 著
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地域符號和文化密碼,滾滾波濤串起了…
張連銀著
本書在回顧學界研究平準戰(zhàn)爭成果的基礎上,選取雍正朝平準戰(zhàn)爭中西路軍需補給…
特里格夫·哈爾夫丹·賴伊
《為了和平》是聯(lián)合國首任秘書長特里格夫?哈爾夫丹?賴伊的回憶錄。 1935年…
馬植杰
本書是一部關于三國時代的斷代史著作,全面敘述了三國政治軍事的演變歷程,以…
王曉秋著
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作者從事中日關系史研究4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