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顆粒的表征
1.1 顆粒的粒徑
1.1.1 粒徑的定義
1.1.2 粒徑的物理意義
1.1.3 粒徑分布
1.1.4 平均粒徑
1.2 顆粒的形狀
1.2.1 顆粒形狀概述
1.2.2 形狀指數和形狀系數
1.2.3 顆粒形狀的數學分析
1.2.4 動力學形狀系數
1.3 顆粒粒度和形狀的測量方法
1.3.1 顆粒粒度的測量
1.3.2 顆粒形狀的測量
1.3.3 測量方法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2章 粉體的分散
2.1 工業(yè)生產中的粉體分散
2.1.1 顆粒懸浮體分散的重要性
2.1.2 顆粒懸浮體的極限懸浮粒度
2.1.3 顆粒的流體動力學懸浮
2.2 固體顆粒在空氣中的分散
2.2.1 分子作用力是顆粒粘結的根本原因
2.2.2 空氣中顆粒粘結的其他原因
2.2.3 顆粒在空氣中的分散途徑
2.3 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分散
2.3.1 固體顆粒的浸濕
2.3.2 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聚集狀態(tài)
2.3.3 顆粒在液體中的分散調控
2.3.4 顆粒的聚集狀態(tài)與顆粒粒度的關系
參考文獻
第3章 粉體力學
3.1 粉體的摩擦特性
3.1.1 內摩擦角
3.1.2 安息角
3.1.3 壁摩擦角和滑動摩擦角
3.1.4 運動摩擦角
3.1.5 空隙率對粉體摩擦角特性的影響
3.1.6 粉體的被動和主動側壓力系數
3.2 粉體壓力計算
3.2.1 詹森(Janssen)公式
3.2.2 料斗的壓力分布
3.3 粉體的重力流動
3.3.1 流動型式
3.3.2 滑動線
3.3.3 質量流與漏斗流
3.3.4 動態(tài)壓力
3.4 質量流料倉設計原理
3.4.1 開放屈服強度和粉體的流動函數
3.4.2 有效屈服軌跡和有效內摩擦角
3.4.3 料斗流動因數
3.4.4 料倉卸料口徑的確定
3.4.5 粉體拱的類型及防拱措施
3.5 壓縮流動
3.5.1 壓力分布
3.5.2 壓縮率
參考文獻
第4章 粉碎
4.1 粉碎概論
4.1.1 材料破壞、破碎、粉碎的概念
4.1.2 裂紋及其擴展的條件
4.1.3 裂紋擴展速度與物料粉碎速度
4.1.4 被粉碎材料的基本物性
4.1.5 粉碎需用功
4.1.6 碎料粒子碰撞速度
4.1.7 粉碎介質碰撞速度
4.1.8 粉碎模型
4.1.9 混合粉碎
4.1.10 影響粉碎效率的因素
4.1.11 低溫粉碎
4.2 粉碎機理的解析方法
4.2.1 功耗定律
4.2.2 粉碎能量平衡論
4.2.3 粉碎速度論
4.2.4 相似定律解析粉碎機理
4.2.5 連續(xù)粉碎機理解析
4.3 超細粉碎設備的類型及應用
4.3.1 概述
4.3.2 高速機械沖擊式微粉碎機
4.3.3 氣流粉碎機
4.3.4 輥壓式磨機
4.3.5 介質運動式磨機
參考文獻
第5章 超細粉末制備技術
5.1 概述
5.2 超細粉末液相合成技術
5.2.1 沉淀法
5.2.2 溶劑蒸發(fā)法
5.2.3 醇鹽水解法
5.2.4 溶膠-凝膠法
5.2.5 水熱法
5.2.6 非水溶液反應合成
5.3 超細粉末氣相合成技術
5.3.1 化學氣相淀積技術
5.3.2 超細顆粒形成條件
5.3.3 CVD合成方法
5.3.4 成核與成膜
5.4 超細粉末制備過程的工程問題
5.4.1 超細粉末制備過程的特殊性
5.4.2 超細粉末制備的工程分析
5.4.3 典型實例分析
5.5 超細粉末制備技術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6章 礦物粉體表面改性
6.1 礦物粉體表面改性的作用
6.2 改性方法
6.2.1 包覆處理改性
6.2.2 沉淀反應改性
6.2.3 表面化學改性
6.2.4 機械力化學改性
6.2.5 高能處理改性
6.2.6 膠囊化改性
6.2.7 改性裝置與設備
6.3 表面改性劑
6.3.1 偶聯(lián)劑
6.3.2 高級脂肪酸及其鹽
6.3.3 不飽和有機酸
6.3.4 有機硅
6.3.5 聚烯烴低聚合物
6.4 改性機理
6.4.1 改性劑與礦物表面的相互作用
6.4.2 改性填料與有機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6.5 改性效果的預先評價
6.5.1 藥劑吸附量評價法
6.5.2 表面自由能評價法
6.5.3 表面潤濕性評價法
6.6 實踐與應用舉例
6.6.1 高嶺土
6.6.2 碳酸鈣
6.6.3 云母
6.6.4 硅灰石
6.6.5 其他
參考文獻
第7章 分級
7.1 概述
7.1.1 定義與意義
7.1.2 分級性能的評估
7.2 篩分
7.2.1 概述
7.2.2 篩分機理
7.2.3 篩分設備
7.3 顆粒流體系統(tǒng)分級設備
7.3.1 重力式分級機
7.3.2 粗分級機
7.3.3 離心式分級機
7.3.4 循環(huán)氣流及旋風器式分級機
7.3.5 其他新型分級機
7.3.6 濕式分級設備——弧形篩
7.4 超細粉分級設備
7.4.1 氣力分級裝置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7.4.2 ATP型超微細分級機
7.4.3 Acucut分級機
7.5 新型超細粉分級設備
7.5.1 新型超細氣力分級原理
7.5.2 特殊慣性分級器
7.6 濕法超細分級機
7.6.1 水力旋流器
7.6.2 臥式螺旋離心分級機
參考文獻
第8章 混合
8.1 混合的目的
8.2 混合原理
8.2.1 混合機理
8.2.2 混合過程
8.3 混合效果的評價
8.3.1 樣品的合格率
8.3.2 標準偏差
8.3.3 離散度和均勻度
8.3.4 混合指數
8.3.5 混合速度
8.4 影響混合的因素
8.4.1 物料的物理性質對混合的影響
8.4.2 混合機結構形式對混合的影響
8.4.3 操作條件對混合的影響
8.5 混合設備
參考文獻
第9章 造粒
9.1 壓縮造粒
9.1.1 壓縮造粒機理
9.1.2 影響壓縮造粒的因素
9.1.3 壓縮造粒助劑
9.1.4 壓縮造粒機械
9.2 擠出造粒
9.2.1 擠出造粒的工藝因素
9.2.2 擠出造粒設備和后處理
9.3 滾動造粒
9.3.1 滾動造粒機理
9.3.2 影響滾動造粒的主要因素
9.3.3 滾動造粒設備
9.4 噴漿造粒
9.4.1 噴漿造粒機理
9.4.2 漿體霧化方式
9.4.3 干燥器
9.5 流化造粒
9.5.1 流化造粒機理與影響因素
9.5.2 流化造粒的設備
9.6 造粒方法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10章 粉碎機械力化學
10.1 概述
10.1.1 機械力化學研究與發(fā)展動態(tài)
10.1.2 機械力化學效應
10.2 固體的活性
10.2.1 粒子缺陷(固體的不完整性)
10.2.2 格子變形
10.2.3 比表面積
10.2.4 粒子的微細化與表面能
10.3 粉碎和粒子結晶構造變化
10.3.1 結晶學的相變與平衡
10.3.2 脫結晶水
10.3.3 層狀結晶結構物質的變化
10.3.4 長鏈及環(huán)狀化合物的構造變化
10.4 機械力化學在工程中的應用
10.4.1 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10.4.2 在建筑材料中的應用
10.4.3 在冶金工業(yè)中的應用
10.4.4 金屬的粉碎和有機金屬化合物、聚合體的生成
10.4.5 機械力活性化在礦物肥料中的應用
10.4.6 機械力化學合成(固溶化及固相反應)
參考文獻
第11章 固液分離
11.1 概述
11.2 濃縮
11.2.1 重力濃縮
11.2.2 離心濃縮
11.3 過濾
11.3.1 過濾介質和助濾劑
11.3.2 深層過濾
11.3.3 成餅過濾原理
11.3.4 真空過濾機
11.3.5 加壓過濾機
11.3.6 其他類型過濾機
11.3.7 化學助濾劑
11.4 干燥
11.4.1 干燥原理
11.4.2 干燥設備
11.4.3 干燥設備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12章 固氣分離
12.1 概述
12.1.1 固氣分離的意義
12.1.2 收塵與環(huán)境保護
12.2 分離性能
12.2.1 收塵效率
12.2.2 部分收塵效率
12.2.3 收塵裝置性能
12.3 收塵裝置的種類及其最近的技術發(fā)展
12.3.1 慣性式收塵器
12.3.2 旋風收塵器
12.3.3 袋式收塵器
12.3.4 電收塵器
12.4 收塵器的選型和收塵設計
12.4.1 各種收塵器的特點
12.4.2 收塵器選型前的調查
12.4.3 收塵設計
12.4.4 收塵裝置的經濟性和安全操作
參考文獻
第13章 顆粒的流體輸送
13.1 概述
13.1.1 固氣兩相流和固液兩相流的輸送原理
13.1.2 顆粒的流體輸送的分類和特點
13.1.3 顆粒的流體輸送應用和發(fā)展
13.2 固氣兩相流的輸送理論
13.2.1 混合比和濃度
13.2.2 沉降速度和懸浮速度
13.2.3 固氣兩相流的壓力損失
13.3 固氣兩相流裝置的設計和裝置的選擇
13.3.1 各主要類型系統(tǒng)的組成和裝置的選擇
13.3.2 輸送物料料性的影響
13.4 常見故障的分析和防止措施
13.4.1 管道堵塞
13.4.2 管道磨損
參考文獻
第14章 微細粉粒的燃燒和粉塵爆炸
14.1 粉塵爆炸的基本概念
14.1.1 粉塵爆炸要素
14.1.2 粉塵爆炸前奏——燃燒
14.1.3 一次爆炸及二次爆炸
14.1.4可燃粉塵分類
14.2 粉塵爆炸要素分析
14.2.1 粉塵及粉塵云
14.2.2 形成粉塵云的氣體影響
14.2.3 點火源
14.3 粉塵爆炸測試
14.3.1 測試設備及測試結果比較
14.3.2 可燃粉塵的分類
14.4 粉塵爆炸的預防和防護
14.4.1 預防措施
14.4.2 粉塵爆炸的防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