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準與生活素質
——論經濟發(fā)展的過程與目的
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之取舍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以中國人的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素質
只可取蛋,不可殺雞
——略論對有錢人的看法
祛除“白吃午餐”的觀念才能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
宴會桌上的最后一道菜
打通三座大門
——學府、企業(yè)與政府的交流
“愛用國貨”愛國嗎?
決策延誤與決策錯誤一樣可怕
做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
第四率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不要做有錢的窮人
不應當再孤獨的觀念
把社會成本納入決策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
——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痛心的見證
——“白吃午餐”的心態(tài)依然普遍
一根扁擔的聯(lián)想
——有膽說,更要有膽做
格局決定結局
——探討“經濟中國”前景
談“西方專家”
——讀《陶納說》后
記一位可敬愛的“我不一定對”的美國教授
學者的典范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繆爾遜教授
“旅美雜感”的雜感
為什么經濟學家意見分歧?
弗里德曼對經濟問題的看法
——“到天堂之路要經過地獄”嗎?
從“紐約客”到“墾荒者”
疑中留情
——引申美國的一句片語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么?
中國人如何在“世紀之爭”中自處?
——梭羅新著的啟示
為“東方世紀”開路
——評介傅高義《躍升中的四小龍》新著
分享知識
一—展開多讀書的運動
我們要把什么留給下一代?
愿天下人全是讀書人
抖落一身俗氣
民以“食”為天
一—讓精神食糧變成主食
讀好書有無機會成本?
“供給”創(chuàng)造“需要”
——把“賽伊法則”用在知識市場上
遠離知識就是走近無知
新讀書主義
——一九九四年的自我要求
盡讀書人的責任
——對父親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