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40年代的中美關系是中美兩國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有關專題著作層出不窮,分別涉及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等方面。作者之所以選擇美援為題,因為它是40年代中美關系的一個焦點。它既包括商業(yè)貸款、財政饋贈,又包括“租借”軍火供應和部隊整訓等軍事內容,而圍繞著美援的提供、獲得、談判、使用和控制過程,中美雙方在合作共同抗日的同時發(fā)生了一系列外交爭執(zhí)甚至是對抗。因此,透過美援這個現象,來觀察這一時期中美之間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的相互關系,也許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試圖避免目前在這一領域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僅從美國對華政策這個單向度來觀察和討論中美關系,而是從雙邊關系的角度,即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國對美政策這雙向脈絡來研究問題,力圖回答下面一些重要的問題:中國國民政府為什么要向美國尋求援助?美國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立場為什么會從中立發(fā)展到援華?美援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工具在中美外交中的作用如何?中國是怎樣得到并且得到了多少美援?這些美援的分配和用途怎樣?抗戰(zhàn)前期和后期以及戰(zhàn)后初期的美援有何聯系與區(qū)別?中國為美援付出了什么代價?美國又得到了哪些利益?在傳統的治史方法外,作者還試圖利用現代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某些希望中美外交政策制訂的環(huán)境和決策者個人的作用,希望從歷史的研究中,尋找出某種適當的觀察和認識問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今天中外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中美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