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當代東方儒學

當代東方儒學

當代東方儒學

定 價:¥39.00

作 者: 劉宗賢,蔡德貴主編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10039992 出版時間: 2003-12-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 705 字數:  

內容簡介

  《當代東方儒學》共分六章,主要研究儒學的原創(chuàng)價值(元價值)、東方儒學的形成和展開。近代以來儒學的維系和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新儒家、當代東方國家和地區(qū)的儒學、儒學與東亞模式以及東方儒學的層次、差異及共同價值觀等。 其中第一、二章從理論形態(tài)和歷史發(fā)展上界定東方儒學的特點。第一章“儒學元價值論”,主要研究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的思想,特別是由他們創(chuàng)立發(fā)展的儒學思想的理論內涵,主要包括儒家文化的倫理精神,儒家人文價值觀的基本結構和群我關系思想的辯證機制,儒家的教育哲學、政治哲學和儒學的體用關系等:第二章以漢字與漢文化圈為邏輯起點,闡述東方儒學的形成和展開:指出中國漢代以降,儒學流布及東亞四鄰國家。形成漢文化圈,漢字構成了漢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礎,儒家經典成為古代漢文化圈國家共同的文化典籍,儒學超越國家限制,成為漢文化圈國家共享的精神財富:對儒學在東亞各國的民族化、本土化過程,以及中國儒學,朝鮮儒學,日本儒學、越南儒學從古代至近代的發(fā)展過程和主要內容作簡要敘述。第三至六章主要研究當代東方儒學的現(xiàn)狀。其中第三章研究中國當代新儒家,闡述新儒家自近代以來的思想理路和回答的時代課題,以及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特別是對港臺新儒家緣起的理淪背景及文化主張進行細致的梳理和分析,村海外新儒學的現(xiàn)代性、開放性特點,及其“文化中國”的主張給予肯定性的評價。第四章介紹當代東方國家和地區(qū)的儒學。主要內容為:儒學與現(xiàn)代日本社會、新加坡的現(xiàn)代儒家倫理運動,儒學在當代韓國及在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等。第五章是儒學與東亞模式。這是當代儒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已有很多論著問世。這些研究或從經濟發(fā)展與現(xiàn)代化的角度,或從哲學價值觀與文化的角度,進行有益的探討。本章力求將二者結合,著眼于具體國家的歷史和現(xiàn)實,對儒學與東亞模式的關系做個案研究。內容包括:日本儒學與現(xiàn)代化、韓國儒學與現(xiàn)代化、中國近代以來儒學的遭遇及新馬模式中意識形態(tài)化的儒學。 此外,針對亞洲金融危機后人們對儒學的非議,和2001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罐對“亞洲價值觀”的新議論,作者還用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村東亞模式的經驗及東西文化的關系和前景做了進一步的反思。第六章,總結東方儒學的現(xiàn)狀、特點。分析東方儒學的層次、差異及共同價值觀。指出,儒學盡中國文化圈國家和地區(qū)共同的文化主體,不僅隨時代變遷;而且也會隨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而有不同特點,由此形成儒教文化圈內的各個層次。以中日儒學為例,重點分析中國儒學與東方其他國家儒學的差異。挖掘東方儒學的共同價值觀,如儒家天人哲學、倫理哲學、管理哲學、政治哲學、教育哲學等。

作者簡介

暫缺《當代東方儒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儒學元價值論
第一節(jié) 儒家文化的倫理精神
第二節(jié) 孔子的人文價值觀
第三節(jié) 儒家人文思想群我關系的辯證機制
第四節(jié) 儒家教育哲學
第五節(jié) 儒家政治思想的演變歷程
第六節(jié) 體和用--儒學的形上理論與歷史化形式
第二章 東方儒學的形成和展開
第一節(jié) 漢字與漢文化圈
第二節(jié) 中國儒學的形成和展開
第三節(jié) 朝鮮儒學的形成和展開
第四節(jié) 日本儒學的形成和展開
第五節(jié) 越南儒學的形成和展開
第三章 近代以來儒學的維系和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新儒家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新儒家和文化保守論與文化救國論
第二節(jié) 港臺新儒家的緣起
第三節(jié) 港臺新儒家的主要文化主張
第四節(jié) 海外新儒學的發(fā)展及其特點
第五節(jié) 海外新儒學的延伸
第四章 當代東方國家和地區(qū)的儒學
第一節(jié) 儒學的時代課題和現(xiàn)代命運
第二節(jié) 儒學與現(xiàn)代日本社會
第三節(jié) 新加坡的現(xiàn)代儒家倫理運動
第四節(jié) 儒學在韓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第五節(jié)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儒學
第五章 儒學與東亞模式
第一節(jié) 東亞經濟騰飛的啟示
第二節(jié) 日本儒學與現(xiàn)代化
第三節(jié) 韓國儒學與現(xiàn)代化
第四節(jié) 中國:近代以來儒學的遭遇及其原因探析
第五節(jié) 新國坡馬來西亞模式:意識形態(tài)化的儒學
第六章 東方儒學的分與合--東方儒學的層次、差異及共同價值觀
第一節(jié) 東方儒學的層次
第二節(jié) 東方儒學之差異性
第三節(jié) 東方儒學共同的價值觀
第七章 儒學與宗教
第一節(jié) 東亞各國的儒學與宗教
第二節(jié) 東南亞國家的儒學與宗教
第三節(jié) 中國歷史上的儒學與宗教
第四節(jié) 儒學是否宗教及把儒學宗教化的問題
第五節(jié) 文化神學話語背景下對儒學宗教性的重新審視
第六節(jié) 儒學與新興人文宗教的比較
第八章 儒學之實用化
第一節(jié) 關于“實用儒學”的主張
第二節(jié) 儒學儒教一體化有利于推廣儒學
第三節(jié) 儒家倫理成為普世倫理的可能性因素
第四節(jié) 儒與商:相反相成的結合
第五節(jié) 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的試驗場--香港孔教學院
第九章 當代西方儒學及東西文化觀
第一節(jié) 馬克斯·韋伯的儒教倫理觀
第二節(jié) 列文森與《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
第三節(jié)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與中國文化觀
第四節(jié) 湯因比的歷史哲學與中國文化觀
第五節(jié) 汪德邁視野中的“新漢文化圈”
第六節(jié) 狄百瑞的儒學研究
第十章 當代韓國、日本、中國的儒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當代韓國的儒學研究
第二節(jié) 當代日本的儒學研究
第三節(jié) 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對儒學及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
第四節(jié) 展望21世紀中國儒學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前景
結束語
后記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