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圖片20世紀中國編年叢書。1934年,一個很不起眼的年份,除了紅軍長征始于此年,算是一件能引人注目的大事件外,這一年有點平淡。說實在話,1934年降臨時,當時人就很不看好。1934年的中國度過了虛弱而稍顯寧靜的三百六十五天,這是一個沒有風云人物的年頭,缺乏激情,沒有新思潮的噴涌,連一向喧囂的戰(zhàn)爭都那么單調、沉悶。為什么如此?這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對以后的年代又有什么影響?誰成了本年度的贏家?想來頗值得回味。1934年能夠顯得較寧靜,日本的動向是關鍵性的因素。出乎國人的預料,日本人暫時停止了侵華的步伐。不是日本軍閥良心發(fā)現(xiàn)。也不是《塘沽協(xié)定》有神奇的約束效力,而是“九·一八”以后,日本從中國得到的戰(zhàn)利品太多:東北三省加上熱河。這個小個子巨人盡管貪得無厭,也不能不先消化一下過多的食物。于是,國人因日本入侵而一直緊繃了許久的神經,稍稍松弛下來了,就像大潮過后,沙灘上留下一片空寂。精明的蔣介石卻沒有放過日本休戰(zhàn)的難得時機,這使他成了1934年的贏家。自1932年復出后,他認真汲取了教訓,不再像以前那樣張狂。1934年,他成了“新生活運動”的發(fā)起人,改善自己一介武夫的公共形象,同時,他悄悄地加強了特務組織,利用廬山軍官訓練團加強軍官階層對自己的忠誠,更重要的,他鎮(zhèn)壓了福建人民政府并摧毀了長江流域的蘇維埃政權,顯示了自己對國民黨與南京政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