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藝術(shù)書法/篆刻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

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

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

定 價:¥12.80

作 者: 陳威遐書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篆書

ISBN: 9787805176215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00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這是陳威遐兄寫的第一本小篆書法作品集。出版前囑我寫序,而我對小篆知之甚少。有感于他的誠意,仔細(xì)拜讀了原稿,現(xiàn)將我的一些感想寫在下面。中國漢文字源遠(yuǎn)流長。秦始皇兼并天下以后,采納李斯奏議,實行“書同文”,整理六國文字,以史籀大篆及秦文字為基礎(chǔ)演變過來的小篆作為全國通行的文字。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范圍內(nèi)的漢文字整理,功莫大焉。所以小篆又稱“秦篆”。在秦代乃至整個中國漢文字發(fā)展史上,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zhuǎn)折點。據(jù)記載,李斯隨同始皇出巡,所到之處刻石篆書,皆為李斯所書,因此小篆也有“斯篆”之稱,世傳李斯為小篆鼻祖。今秦刻諸石,惟《瑯玡刻石》尚存殘文,為秦二世時補刻的詔書及從臣題名。學(xué)術(shù)界以此為斯篆最可信者。秦代之后,隨著漢文字的發(fā)展,小篆逐漸退出了文字的實用舞臺,但它那集個象與抽象之美為一體的鮮活的文字形式,仍然讓后書家傾倒。在唐朝,出現(xiàn)了李斯以后的第二位大師李陽冰。他自謂“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我們從他寫的《般若臺銘》和《崔佑甫墓志》篆額來判斷,所語不虛。他的小篆書法以李斯為宗,圓勁淳古,結(jié)構(gòu)漸趨勻適,論者有“玉箸”之評,影響深遠(yuǎn)。在李陽冰之后近千年間,學(xué)篆之人多以李陽冰為法而上追斯篆。無奈去古悠遠(yuǎn),秦代書跡難以征信,陽冰真跡元明后存世也少。清初學(xué)者以翻刻本作為范本臨摹,甚多衍誤,更何論上攀斯篆?直至清代鄧石如出,小篆書法才頓還舊觀。因漢承秦制,淵源有自,鄧石如獨具慧眼,深入學(xué)西漢碑額篆,以隸為篆,廣收博取,終成為清代大家。在小篆書法史上幾乎可與李斯、李陽冰鼎足而立。鄧石如的小篆也本李斯,與李陽冰不同的是,在凝練的筆致中更注重提按的變化,多求書寫意味,這種寫法影響極大,如楊沂孫、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等,無一不受其沾溉。當(dāng)然,這些書家在受鄧氏影響的同時,各自的創(chuàng)新探索也帶來了清代書壇百花競艷的局面。進(jìn)入民國時期以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二十世紀(jì)書壇,小篆書法基本上在以鄧石如為主的清篆籠罩之下,能直接問津秦篆者,屈指可數(shù),而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是其中難得的一位,他所書的《說文部目》極具秦篆風(fēng)韻,我們以秦《瑯玡刻石》與之比較,可以立判。因而該帖被學(xué)術(shù)界推為學(xué)習(xí)小篆的津梁。陳威遐在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受業(yè)于王福庵高足韓登安。韓氏精擅篆隸,又是篆刻名家,課徒時親自示范,書法、篆刻并重,其時苦于缺少臨帖范本,先生以王福庵書《說文部目》為底本,手書一通,贈與威遐,對于弟子期望殷切之情可見。陳威遐不取巧,踏實學(xué)習(xí),不斷深入,幾年后,他拿著習(xí)作向在杭的諸暨先賢余任天請教。余氏詩、書、畫、印四絕,為人厚道,尤重鄉(xiāng)情,見到威遐所書,贊譽有加,當(dāng)即將一本民國七年上海震亞書局編輯發(fā)行的《毛公鼎》字帖贈與他,扉頁上有三十年代余氏用隸書題寫的“瑰瑋雄深,古籀極致”八字。其后威遐轉(zhuǎn)益多師,臨習(xí)種種碑帖,書藝益進(jìn)。曾先后得到高絡(luò)園、阮性山、周天初、劉惜闇、周采泉、朱味辛等名家悉心指導(dǎo)。八十年代初,隨著書法熱的興起,威遐以一手精美的小篆書法在全國書法展中獲獎,嶄露頭角。但他不以此為滿足,能沉下去,上溯兩周金石,下采清人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吳昌碩等諸家之長,欲在繼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寫出自我的風(fēng)貌,這本《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就是他多年努力的結(jié)果,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作品線質(zhì)細(xì)而不薄,留而不滯,結(jié)字因物賦形,多有新意,字形或長或扁,用筆或方或圓,不拘一格,在謹(jǐn)守小篆篆法的前提下,大膽地用籀、玉箸結(jié)字法,強(qiáng)調(diào)對比變化,整體基調(diào)清新嫻雅,如入茂林修竹,悠游閑適,心怡神暢,饒有藝術(shù)欣賞的價值。今年,適值西泠印社百歲華誕,書刻皆擅的陳威遐推出這本小篆書法集字,意義尤大,也許能在書法篆刻界產(chǎn)生良好的反響。威遐為人謙和正直,樂于務(wù)實,輕于務(wù)虛。不擅言辭,而其言鑿鑿。我想他有了這第一本書法作品集,必將有第二本,第三本,以至更多,且會越寫越精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簡介

暫缺《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渡湘江(杜審言)
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
送梁六自洞庭山(張說)
涼州詞(王之渙)
渡浙江問舟中人(孟浩然)
從軍行(王昌齡)
出塞(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少年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清平調(diào)詞(王維)
峨眉山月歌 、贈汪倫(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奇
(李白)
黃鶴樓孟浩然之廣陵、山中問答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望廬山瀑布(李白)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別董大(高適)
涼州詞(王翰)
酬李穆見寄(劉長卿)
贈花卿、戲為六絕句(杜甫)
絕句(杜甫)
春行即興(李華)
逢入京使(岑參)
畫松(景云)
楓橋夜泊(張繼)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寒食、宿石邑山中(韓翃)
江村即事(司空曙)
小兒垂釣(胡令能)
蘭溪棹歌(戴叔倫)
登樓寄王卿、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
塞下曲、從軍北征(李益)
洛橋晚望(孟郊)
從軍行(陳羽)
城東早春(楊巨源)
題都城南莊(崔護(hù))
三日尋李九莊(常建)
成都曲、秋思(張籍)
雨過山村、贈李愬仆射(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十五夜望月
(王建)
湘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竹枝詞、烏衣巷(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望洞庭(劉禹錫)
夜箏、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菊花、離思(元?。?br />閨意獻(xiàn)張水部(朱慶馀)
南園(李賀)
偶書(劉叉)
謝亭送別(許渾)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
江南春、題烏江亭(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山行(杜牧)
秋夕、清明(杜牧)
題君山(雍陶)
贈少年、咸陽值雨(溫庭筠)
夜雨寄北(李商隱)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
隋宮、嫦娥、憶住一師(李商隱)
花下醉(李商隱)
引水行(李群玉)
江樓感舊(趙嘏)
題君山(方千)
官倉鼠(曹鄴)
山亭夏日 (高駢)
蜂 (羅隱)
汴河懷古 (皮日休)
懷宛陵舊游(陸龜蒙)
臺城(韋莊)
題菊花、菊花(黃巢)
江陵愁望有寄(魚玄機(jī))
小松(杜荀鶴)
社日(王駕)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盧汝弼)
題龍陽縣青草湖(唐溫如)
金縷玉(無名氏)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