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通史《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社會史)

《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社會史)

《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社會史)

定 價:¥45.00

作 者: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學理論

ISBN: 9787801905383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2cm 頁數: 596 字數:  

內容簡介

  《歷史研究》創(chuàng)刊于195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最早創(chuàng)辦的哲學社會科學刊物之一。半個世紀以來,《歷史研究》共發(fā)表文章約4000篇,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新中國幾代史學工作者的成果結晶,作者涵括從郭沫若等20世紀中葉即已名揚天下的史學巨匠,直至新世紀方始嶄露頭角的學界新秀,體現了五十年來中國歷史學研究發(fā)展的最高水平及演進路向。因此,從學術史發(fā)展與演變的意義來講,《歷史研究》的五十年,也即是新中國史學發(fā)展的縮影。為此,我們選編了這套叢書,以紀念《歷史研究》創(chuàng)刊五十周年。本書前言近二十年來,在百花爭艷的中國史苑中,有一枝光彩照人的奇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者和研究者,這就是日益復興的社會史研究。借用英國著名社會史專家哈羅德·珀金的話說則是:“灰姑糧變成了一位公主,即使政治史和經濟史不允許她取得獨立,那么她也算得上是歷史研究中的皇后?!惫P者在這里將這一時期社會史研究的走勢概括為“復興”,是因為社會史在中國史學發(fā)展進程中曾有過興旺時期。遺憾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這枝奇葩遭到凄風苦雨侵襲,幾至凋零。如今喜遇艷陽春雨,再度返青綻蕾。奇葩成長固然要仰賴天時,但園丁的精心呵護也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研究》雜志就是近二十年社會史研究得以復興的辛勤園丁。20世紀80年代中期,《歷史研究》雜志的編者鑒于作者來稿選題雷同、內容狹窄、風格單調,經過反復思考,決心同作者一道擴大治史視野,突破史學研究中沿襲半個多世紀的經濟、政治、文化三足鼎立的著述格局,從研究社會生活人手,拓展和填補鼎足之下的邊緣地帶和空白區(qū)域,并以社會生活的演變?yōu)橹薪?,連接和溝通鼎立的“三足”,結合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和社會形態(tài)的演變,復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改變以往史學著述呈現的蒼白干癟形象,使之更加血肉豐滿,生動鮮活?;谏鲜隹紤],《歷史研究》雜志社會同南開大學歷史系和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0月在天津召開首屆中國社會史研討會,就社會史的研究對象、范疇,社會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開展社會史研究的意義等議題進行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取得了社會史應當作為一門專史進行研究的共識。與會者強調要借鑒社會學、民俗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倡導史學研究者轉換視角,把目光投向民眾生活。1987年出版的第1期《歷史研究》,以顯著的位置發(fā)表了具有明顯導向性的綜述《開拓研究領域,促進史學繁榮》,并發(fā)表了兩篇提交這次研討會的論文《開展社會史研究》和《關于社會史研究的學科對象諸問題》,同時配發(fā)了該刊評論員的短評《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從而吹響了社會史研究再度啟航的號角。隨后,《人民日報》和《新華文摘》相繼轉載綜述和短評,又促使社會史研究進一步揚帆鼓棹,加快航速?!稓v史研究》自從開這個風氣之先以后,便將其定為成規(guī),堅持與有志于復興社會史研究的單位合作,每兩年召開一次全國性社會史研討會(自1994年起改為國際性社會史研討會),以發(fā)現人才、推薦作品、不斷把社會史研究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作為展示近二十年社會史研究的一個窗口,《歷史研究》推出的新人新作可喜可賀,無論是理論探討抑或是實證研究,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當年在《歷史研究》發(fā)表社會史研究處女作的一批年輕作者,如今大都成了社會史研究的領軍人物;《歷史研究》也有了豐厚的積累,能從業(yè)已發(fā)表的上百篇社會史論文中,精選精編出《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社會史》卷。事實雄辯地證明:如果將該刊的短評《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比作青海巴彥喀喇山南北兩麓長江大河源頭的涓涓細流,那么,近二十年的社會史研究,便是長江挾風濤出三峽、黃河匯百川東人海的浩蕩洪流。如今,社會史作為一門方興未艾、前景廣闊的專史,凸現于百花齊放的史苑,已成不爭的事實。溫故方能知新,繼往更為開來?!稓v史研究》編緝出版這卷社會史論文選集,不言而喻,是為了在未來的歲月里使社會史研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作為社會史研究的愛好者,筆者對于此舉不僅深感佩慰,而且情不自禁地引發(fā)兩點感想:一、未來的社會史研究,應當發(fā)揚中國史學“通古今之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社會史研究從古代延伸到當代,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史研究者關注當代社會史研究。盡管近二十年的社會史研究碩果累累,但有關當代社會史研究的著作卻寥若晨星。即使像篇幅大、影響亦大的八卷本《中國社會通史》,也未把當代社會史包括在內。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不論從中國通史的一個斷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角度考察,還是從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一個社會形態(tài)(社會主義)審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都是中國社會通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況且,古今是一脈相通的。博古才能通今,通今更能博古。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通今更為重要。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強調:“資產階級社會是最發(fā)達的和最多樣性的歷史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于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梭w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反過來說,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資產階級經濟為古代經濟等等提供了鑰匙?!蓖恚敶鐣费芯恳脖厝粫o古代社會史研究和近代社會史研究提供鑰匙,對于社會史研究者解決某些疑難問題有所裨益。二、未來的社會史研究,要警惕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防止忽視總體而向“碎化”移動的趨向。能道出事物的本然固然可貴,但道出事物的所以然更為可貴。既然研究社會史,就要全方位、多視角,不斷從社會存在前提(包括時段、地理環(huán)境、人口、生產力),社會構造(包括家庭與宗族、社區(qū)、民族、群體與組織、等級與階級、文化構成),社會運行構制(包括社會生活方式、社會控制、社會保障、社會激勵),社會運行狀態(tài)與社會變遷等具體研究中進行高屋建瓴的理論概括,堅持“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馬克思語)兩個研究過程,在把握歷史進程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列寧語),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螺旋式探研,循環(huán)往復,交替上升,再現豐富多彩的中國社會史。在借鑒西方社會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時,要注意消化理解、為我所用,切忌生吞活剝、食洋不化??傊?,有志氣、有作為的中國社會史研究者,要立足中國社會史的研究實際,努力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以至中國話語體系的中國社會史理論,來指導中國社會史研究實踐。喜逢《歷史研究》創(chuàng)刊五十周年,作為一個多年供職于這個雜志的老編輯,特別是作為一個曾經為復興社會史研究奔走呼吁的老編輯,當年輕的同行編就這卷選集要我寫幾句感言時,我欣然承命。一則分享相識的或不相識的同行的豐收喜悅,再則重溫當年編發(fā)社會史研究論文時留下的許多美好記憶。甲申年(2004年)夏末于京郊密云栗林山莊

作者簡介

暫缺《《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社會史)》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 本刊評論員/1
開展社會史研究 馮爾康/4
關于社會史研究的學科對象諸問題 陸 震/22
回顧與前瞻——關于社會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蔡少卿 孫 江/38
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 王家范/52
中國社會史研究筆談 王家范等/67
社會史淺論 常宗虎/101
試論社會史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 周曉虹/128
再論社會史的概念問題 趙世瑜/151
歷史、史學與性別(筆談)  郭松義等/178
中國疾病、醫(yī)療史探索的過去、現實與可能 余新忠/212
漢代的流言與訛言 呂宗力/241
會稽“淫風”考 林劍鳴/276
漢晉之際的汝潁名士 胡寶國/286
金代女真族俗述論 宋德金/305
元代飲茶習俗 陳高華/327
明清時期華北廟會研究 趙世瑜/348
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
  ——明清華南地區(qū)宗族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 [英]科大衛(wèi) 劉志偉/368
徽州方氏與社會變遷——兼論地域社會與傳統(tǒng)中國 唐力行/391
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1580~1644年) 曹樹基/411
鄉(xiāng)村故事與社區(qū)歷史的建構
  ——以東鳳村陳氏為例兼論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的“歷史記憶” 陳春聲 陳樹良/434
麻風隔離與近代中國 梁其姿/455
社區(qū)精英群的聯(lián)合和行動——對梨園屯一段口述史料的解說 程 歗/478
二十世紀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 王 笛/512
耶穌家庭與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 陶飛亞/537
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歐洲的寡婦改嫁 俞金堯/572
編后記 /59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