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定 價:¥168.00

作 者: (英)科林·倫福儒(Colin Renfrew),(英)保羅·巴恩(Paul Bahn)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譯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物/考古

ISBN: 9787501015313 出版時間: 200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 924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和專業(yè)考古作家保羅·巴恩所著,是最近十多年來風靡全球、影響最大的一部教科書。自1991年問世以來,1996年、2000年先后發(fā)行第二、三版,每一版都把全球考古最新的重大發(fā)現和研究融入其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本書是目前了解世界考古學發(fā)展最有權威、最為全面的一體。全書600余面(包括600余幅圖版),涵蓋了考古學的歷史、理論、方法、技術和實踐等多個方面和多個層面;100多個專題專欄文字,涉及從水下考古到碳14測年、從農業(yè)起源到文明衰退等諸多領域,并簡要總結了30個有影響的發(fā)掘實例;通過墨西哥、澳大利亞、東南亞和英國四個重要考古項目實施案例研究、展示了考古學理論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書后還附有考古學專業(yè)名詞解釋大量的參考文獻和深入閱讀資料指南,方便了有興趣的讀者按圖索驥。此次本社出版該書(第三版)的中文版,希望能讓中國考古界更多地了解西方處理一系列考古學問題的方法,給中國考古學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研究視角,推動中國考古學理論方法的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簡介

  科林·倫福儒教授是享譽全球的考古學家,長期任教劍橋大學。20世紀70年代初期因The Emergence ofCivilizatiDnThe Cyclades and the Angean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BC(《文明的出現:公元前第3千紀的Cyclades群島和愛琴?!?,1972)、Before Civilization.The Radiocarbon Revolution and Prehistoric Europe(《文明之前:碳素革命和史前歐洲)》,1973)兩書的出版而一舉成名。此后,他還出版過多種專著,較為重要的有:Approaches to Social Archaeology(《社會考古學研究》,1984)、Towards an Archaeology ofMind(《通往心靈的考古學》,1985)、The Archaeology of Cult《禮儀考古學》,1986)、Archaeology and Language(《考古學與語言》,1987)、The Roots ofEthnicity:Archaeology.Genetics and the Origins ofEurope(《族性之根:考古學、遺傳學和歐洲的起源》,1993)等等。他還主編過多種論文集,主要有:The Explanation of Culture Change:Models in Prehistory(《文化變遷的解釋:史前史的模式》,1973)、Peer Polity Interaction and Socio—Political Change(《同等政體之間的互動和社會政治變化》,1986,與J.F.Cherry合編)、The An-cient Mind:Elements ofCognitive Archafeology(《古代思想:認知考古學研究》,1994,與E.B.W.Zubrow合編)、Cog-nition and Material Culture:The Archaeology of Symbolic Storage(《認知和物質文化:符號存儲的考古學》,1998,與C.Scarre合編)等等。他的專業(yè)研究集中在地中海北部和東部地區(qū)的史前時代,但又不以此為限。他關注古代人類的社會和精神層面的問題,對于貿易、語言、意識、認知、種族、身份等等都有許多獨到的研究和見解,在20世紀下半葉的世界考古學研究上占有重要一席。

圖書目錄

中文版出版說明
譯者序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引論 考古學的本質和目標 
第一篇 考古學的構架
 1 探尋之路
  推測階段
  現代考古學的開端
  分類與鞏固期
  考古學的轉折點
  世界考古學
  小結 
  深入閱讀材料
  專欄
   龐培考古:過去和現在
   進化觀念的影響 
   19世紀北美考古的先驅
   田野發(fā)掘技術的發(fā)展
   考古學史上的女性先驅
   過程考古學:基本概念
   解釋考古學或后過程考古學
   解釋考古學:CATAIHOYUK遺址
 2 過去留下了什么?考古材料的基本種類
  考古材料的基本  
  形成過程
  文化形成過程: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考古材料
  自然形成過程:自然如何影響考古材料
  小結 
  深入閱讀材料
  專欄 
   實驗考古
   潮濕條件下的保存:OZETTE遺址
   干燥條件下的保存:圖坦哈蒙墓 
   寒冷條件下的保存例1:BARROW遺址
   寒冷條件下的保存例2:冰人
 3 何地? 遺存的調查和發(fā)掘
 4 何時? 測年方法和年代 
第二編 發(fā)現人類經歷的多樣性
 5 社會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社會考古學
 6 過去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考古學
 7 他們吃什么?生存和飲食
 8 制造和使用工具?工藝技術
 9 他們有什么樣的聯系?
 10 人們在想什么?
 11 他們是誰?他們像什么?
 12 社會文化為何演變?
第三編 考古的世界 
 13 實踐中的考古學 當代考古研究四例
 14 誰之過去? 考古學與公眾
詞匯表
參考文獻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