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編者根據他們多年積累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并參考大量相關文獻而精心編寫的,帶有集成和綜述性質。該書涵蓋了中藥材生產與管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多個方面,提供了許多具有參考和實用價值的栽培技術、市場價格統(tǒng)計信息和應用案例、前景分析等,內容全面、系統(tǒng)、具體,有廣泛的較強的實用性,對中藥材的生產、經營、管理、科研部門和中醫(yī)藥院校的師生都具有切實參考價值。本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由七個章節(jié)組成,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GAP概念以及進行中藥材規(guī)范化栽培所需具備的植物學基礎、土壤學基礎、植保學基礎和中藥遺傳基因工程學所涉及的高新技術,包括中藥材適宜產地的選擇、優(yōu)質種源選育、優(yōu)質高產的田間管理、無公公害農藥的篩選與病蟲害綜合防治、采收加工、包裝、運輸、貯藏、質量控制、人員培訓與文件管理等中藥材GAP所涉及的現(xiàn)代技術和方法。各論對70多味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及市場前景的中藥材在來源、歷史沿革及道地性、植物形態(tài)、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采收加工、藥材性狀、商品規(guī)格、藥材質量、市場動態(tài)和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每味中藥均配有原植物和藥材彩圖。該書的最大特點是在總論第一章中提出了中藥材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這一突出問題的控制和解決方法,以及建立中藥材GAP基地應規(guī)避的風險和注意的問題;各論著重編寫了藥材的歷史沿革及道地性、市場動態(tài)、質量標準、使用頻率和應用前景等內容,并首次介紹了48個中藥材近13年的價格走勢和市場變化,以及73種中藥材在國家標準收載中成藥中所占的使用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