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后半葉,列強的堅船利炮沖開重門深鎖的中國國門之后,中國的有識之士做過許多美麗的夢,夢中出現的是色彩斑斕的美好圖景。不論是實業(yè)救國夢、科學救國夢,還是教育救國夢,一言以蔽之,他們做的皆是強國富民之夢。這是生長于積弱貧窮的華夏大地上的先進知識分子一廂情愿的夢想,也是西風東漸時期中國知識界的普遍心態(tài)。北大紅樓里的日日夜夜:胡適,蔣夢麟…… 清華園里好讀書?朱自清.馮友蘭、陳寅恪…… 孤島上的戰(zhàn)斗:郭沫若.茅盾、巴金…… 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移民:北大、清華、南開、中央大學…… 罹難的知識界名人:陳三立、孟心史、楊蔭榆…… 知識產業(yè)毀損調查:“文獻掃蕩”、炮火中的藏書樓…… 1937年的中國知識界是怎樣的一種情況?《1937年中國知識界》從“七·七”事變與平津知識界、孤島上的戰(zhàn)斗、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移民、罹難的知識界名人、知識產業(yè)毀損調查等方面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