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共14章,就常見的家庭現象和家庭問題,如家庭關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機等進行分析,并從家庭社會工作角度,給出輔導的一般性建議。此外,在本書的最后一章還專門對婚姻法的發(fā)展和變遷進行了專門說明和介紹。本書前言經過近兩年的資料收集和寫作,幾易其稿,如今這本拙作終于完成了。一時的輕松之余,我們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感和等待讀者評說的惴惴之情。寫作本書的本意是作為家庭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教材,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照顧到了非專業(yè)人士的閱讀需要,希望把它寫成一本關于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指南,而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所以本書不但適合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生閱讀,而且適合所有對婚姻和家庭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如果我們的努力能夠對普及有關婚姻和家庭的知識、創(chuàng)建和睦家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那么我們將備感欣慰。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共13章,基本思路是:上篇“總論”,共5章,概要介紹家庭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一般概念和家庭社會學發(fā)展的概貌,包括婚姻與家庭的定義、家庭結構、家庭變遷與當代中國的家庭問題、家庭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發(fā)展、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涵義、內容和方法等;中篇“家庭社會工作的一般理論與方法”,共3章,介紹家庭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一般性理論和方法,重點介紹家庭社會學理論和家庭治療的理論和方法,可作為家庭社會工作實務理論上的指導;下篇“家庭社會工作實務”,共5章,就常見的家庭現象和家庭問題,如家庭關系、家庭危機等進行分析,并從家庭社會工作角度,給出輔導的一般性建議。此外,在本書的最后一章還專門對婚姻法的發(fā)展和變遷進行了專門說明和介紹。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初衷是寫成一本關于家庭社會工作的教學參考書,但是我們在收集資料和寫作的過程中卻發(fā)現,家庭社會工作本身和家庭社會學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家庭社會學的理論和視角是開展家庭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為了突出我們的特色,并且結合當前中國內地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們把家庭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工作結合起來,確定了讀者現在所見到的知識體系框架。這樣一來,本書的讀者群自然也更加廣泛。本書雖然是一本教科書,卻不是簡單的編著,而是有一個全新的寫作框架體系。在具體寫作過程中,很好地結合了我們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同時結合當前我國社會中所存在的婚姻家庭問題進行分析。當然,我們也大量參考了國內外文獻特別是港臺有關家庭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工作的文獻,對于引用和參考的部分,我們在文中都一一注出,在此我們對所有參閱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本書兩位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大致分工如下:張文霞: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三節(jié)、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二節(jié)。朱冬亮: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一、二、四、五節(jié)、第十一章一、三、四節(jié)、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最后由張文霞對全文進行修改和統稿。應該指出的是,兩位作者的工作實際上從頭至尾都是互相協商、互相交叉完成的,并沒有嚴格區(qū)分彼此,因此排名不分先后,對于書中的文責由兩人共同負擔。最后,我們衷心感謝廈門大學社會學系的領導張友琴和胡榮教授以及諸位同仁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以及給我們提供的出版機會。作者200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