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戶》描寫的主角就是不能在礦上安家的煤礦工人。作品的生活味很濃,看得出,作家對煤礦的生活相當熟悉,特別對“半邊戶”有著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他同他們就像好朋友那樣,常用促狹的眼光打量他們,有時甚至揶揄他們,而從輕松的筆墨中卻可透視一個個沉重的人生,他們身處偏僻封閉的山區(qū),勞動異常繁重,生活單調,都有家庭負擔卻又缺少家庭的溫暖;他們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高,思想空間狹窄,思維方式簡單,出言粗魯,常處于性壓抑狀態(tài)。這一些可稱之為落后的特點,是貴州煤礦現實生活中難以抹去的現象,只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程而變化。作品真實地描繪了這一切。當然,只有這些是不夠的,作家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在一幅幅獨特的生動的生活畫面中,我們司以觸摸到一顆顆熱愛生活、率真、善良的心,他們下井如出山之虎,在班長周圍像一家子那樣親密團結,還時而會進發(fā)出為國家為他人的奉獻精神。由于改革的深入,有的“半邊戶”在農村的家庭境遇改善,又缺勞動力,但他們寧可舍棄與家人的團聚,不顧妻子的埋怨,對讓他們長期過著難堪的單身生活的煤礦難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