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英文摘要
導論
第一章 主體性教育思想發(fā)展
一 西方主體性教育思想歷史景觀
(一)古希臘時期主體性教育思想萌芽
(二)近代主體性教育思想的繁榮
1.人文主義教育觀
2.洛克:經驗論
3.盧梭:自然論
(三)現代主體性教育思想新進展
1.權威:實用主義教育觀
2.皮亞杰 布魯納和贊科夫:結構發(fā)展論
3.馬斯洛 羅杰斯:自我實現論
二、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論中主體性教育思想的
軌跡
(一)古代主體性教育思想盛衰
(二)近現代主體性教育思想求索
三 主體性教育思想透視:從傳統(tǒng)到現代
(一)古代樸素的主體性教育思想
(二)近現代占有主體性教育思想
(三)當代價值主體性教育思想
(四)新時期中國主體性教育思想的興起
第二章 主體性教育的基本規(guī)定
一 主體性的內涵
(一)西方哲學對主體性的理解
1.理性論
2.非理性論
3.功能論
4.符號論 理解論 交往論
5.實踐論
(二)中國當代哲學對主體性的探索
1.人性說
2.主觀能動說
3.控制改造說
4.實踐說
5.多性能說
(三)主體性內涵
1.作為本體的主體性
2.作為價值的主體性
3.作為實踐的主體性
二 主體性教育的基本規(guī)定
(一)主體性的教育
(二)教育的主體性
1.宏觀教育的主體性
2.微觀教育的主體性
(三)主體性教育原則
1.本體性原則
2.價值性原則
3.實踐性原則
三 培養(yǎng)論和發(fā)展論之批判
(一)培養(yǎng)論之偏差
(二)發(fā)展論之得失
第三章 作為本體的主體性教育
一 作為本體的教育
二 主體性教育發(fā)生論
(一)生物學前提
1.大腦
2.意識和思維
3.語言能力
(二)心理學發(fā)生
(三)人類學依據
三 主體性教育的本體規(guī)定
(一)作為自在的存在
(二)作為自為的存在
(三)作為文化的存在
(四)作為生活的存在
(五)作為社會的存在
(六)作為歷史的存在
第四章 作為價值的主體性教育
一、教育價值的內涵
二、教育:存在與價值的統(tǒng)一
三 教育價值:適應還是超越
(一)適應論之批判
(二)人本論質疑
(三)教育的超越性價值
四 主體性教育的價值規(guī)定
(一)真的教育與教育真
(二)善的教育與教育善
1.德育是把受教育者發(fā)展為道德主體
的活動
2.善的教育和教育的善
(三)美的教育與教育美
(四)自由的教育與教育自由
1.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價值
2.自由的教育和教育的自由
第五章 作為實踐的主體性教育
一 教育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一)實踐的本質
(二)作為一種實踐的教育
(三)認識教育實踐的方法論原則
(四)教育實踐的本質
二 教育實踐的基本規(guī)定
(一)教育是建構人的主體性結構的活動
(二)教育是教育者和學生的雙向互動過
程
(三)教育是學生與學習對象的雙向建構
三 教育實踐系統(tǒng)
(一)人類教育 國家教育 社會教育和
學校教育
1.人類教育
2.國家教育
3.社會教育
4.學校教育
(二)管理活動 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
1.管理活動
2.教育活動
3.學習活動
四 教育實踐結構
(一)教育活動世界
(二)學生生活世界
1.學生學習活動是學生生活世界的核心部分
2.主體的心理環(huán)境
3.現實主體性和可能主體性的相互轉化
(三)異質環(huán)境世界
(四)三大世界的關系與運動
余論:主體性教育——跨世紀選擇
一、從適應論到本體論
二、從工具論到主體論
三、從權威論到參與論
四、從統(tǒng)一論到選擇論
五 從灌輸論到啟發(fā)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