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名字曾叫我犯難,叫它“臺港文學史”吧?不行,因為它不具備史的全面性。叫它“臺港文學研究”吧?也不行,如此淺顯的文字算不上是什么研究。后來突然在書架上看見勃蘭兌斯的浩浩長卷《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主流”二字引起我的興趣,因為我的設想就是按照史的線索,著重介紹和討論臺港最為重要的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那就干脆套用一下“主流”吧,反正勃蘭兌斯已經死了,即使是不死,他也不會屈尊批評我,名人都是很吝嗇的,他不會輕易地給人一個出名的機會??紤]到讀者尋找臺港作品的困難,所以本書每介紹完一個作家之后,大都附上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篇幅限制,所選作品盡量以短篇為主,長篇小說則縮寫成梗概。一篇作品固然不能反映一個作家的全貌,但至少也可以窺其一斑。另需說明的是,由于臺灣文學比香港文學成就大些,所以本書在篇幅上有所傾斜,讀者也許會覺得不太均衡,但也只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