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論文的學術意義
1.4 研究方案
2. 格物窮理之學的歷史演變
2.1 格物窮理之學形成的歷史背景
2.2 徐光啟的“格物窮理之學”
2.3 李之藻和傅泛際的“窮理之學”
2.4 南懷仁的“窮理學”
2.5 “格物窮理之學”的特征
3. “窮理學”的知識形態(tài)——南懷仁《窮理學》考證
3.1 《窮理學》——格物窮理之學的集成
3.2 《窮理學》的編撰背景與編撰方式
3.3 《窮理學》殘抄本分析
3.4 《窮理學》的主要內容、基本結構及其特征
4. 徐光啟和利瑪竇的格物窮理原則——明末清初的認識論會通
4.1 “格物窮理”認識論溯源
4.2 徐光啟和利瑪竇的格物窮理原則
4.3 格物窮理原則與中西會通
4.4 耶穌會在格物窮理原則形成中的作用
5. 格物窮理之學的歷史建樹
5.1 格物窮理之學的歷史分期
5.2 初創(chuàng)期(1582-1622)的學術建樹
5.3 發(fā)展期(1623-1663)的學術建樹
5.4 集成期(1664-1687)的學術建樹
5.5 總結
6. 格物窮理之學的學術地位和歷史影響
6.1 格物窮理之學的學術地位
6.2 王錫闡對格物窮理之學的批判與借鑒
6.3 梅文鼎對格物窮理之學的批判與借鑒
6.4 方氏學派對格物窮理之學的批判與借鑒
7.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