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渭渠,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曾任早稻大學、立命館大學客座研究員和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學術委員、研究員,曾兼任該院研究生院教授、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特別研究員,以及學習院大學、早稻田大學、立命館大學、橫浜市立大學客座研究員或客座教授。著作有《日本現(xiàn)代文學思潮史》、《日本人的美意識》、《川端康成評傳》、《日本文學散論》等,譯作有川端康成的《雪國》、《名人》、《山音》、《千只鶴》、《睡美人》、《談創(chuàng)作》等。主編有《川端康成文集》、《大江健三郎作品集》、《日本文明》等。唐月梅,中國社會科學?航淌???1956年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畢業(yè)。曾任早稻大學、立命館大學客座研究員和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專著有《20世紀日本文學史》《日本人的美意識》、《怪異鬼才三島由紀夫傳》等。譯作有山崎豐子的《浮華世家》、三島由紀夫的《假面自白》、《潮騷》、《金閣寺》、《春雪》、《太陽與鐵》、《殘酷之美》,東山魁夷的《與風景對話》、《探索日本之美》,川端康成的《古都》等?!度毡疚膶W史》全四卷(古代卷、近古卷、近代卷、現(xiàn)代卷),本卷為古代卷。本卷有序地論述了日本古代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全過程::在本土文化土壤上自律地生成咒語、原始歌謠等口頭文學,開始傳入漢字和中國典籍后產生的歷史文學、和歌、物語等文字文學,接受中國文化和文學的影響,與中國文學的交流中出現(xiàn)了“漢風化”風潮,以及以“和魂漢才”為導向而走向日本化。從宏觀上把握日本文學與日本美學相應而生,形成日本獨自的民族審美體系。同時,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史的動態(tài)中,通過文學文本的審美形式來闡釋其思想性和審美價值,以及本土的與引進外來的文學形式、素材和觀念的互相釋證,微觀地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總結古代日本文學的內外因素的引同協(xié)異、相交成形的歷史經驗,展現(xiàn)了日本文學以傳統(tǒng)為根基,與中國文學交流而結晶的融合文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