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的歐洲(自序)
歐洲——記憶的故鄉(xiāng)
感性的歐洲
文化英雄和精神文化問題
歌德和《德國的浩劫》
潘神精神和歐洲文化
思想家的力量有多大
解讀十字架
我們要有藝術以免死于真理
感受文藝復興
通向羅馬之路
論思潮
靈魂整合的公器——教堂
人性的天平
先賢祠和文化英雄
從盧浮宮論國家美術館
敬畏大師
為美立法
歐洲文明的“永恒”微笑
《達·芬奇的人》和為人立法
《雅典學派》前的沉思
一個蘋果震驚巴稱
暴力也可以是美的
歐洲文化的春消息
庫爾貝的《創(chuàng)世紀》
有感于第十一屆“卡塞爾文獻展”
米蘭朝拜拜《最后的晚餐》
巴黎“打開門”藝術開放展
格瓦拉T恤和烏托邦激情
電影《多瑙河之波》和“紅色經典”
希特勒油畫像、墨索里尼掛歷和納粹黨證
歐洲情境中的毛澤東符號
雨果·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
“茶花女”的墳塋在哪里
重讀《九二三年》
“他是一切”
我會留下引起東西在這里上么
巴稱扎克和《攪水女人》
萊茵河——天意之河
文影搖曳的塞納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