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前言
1.2 設計價值觀念
1.3 計算機的設計目的
1,4計算機人機界面發(fā)展簡史
1.5 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產生
2 用戶的認知特性
2.1 用戶基本知覺特性
2.2 視覺尋找圖標的特性
2.3 記憶與知識表達
2.4 思維與理解
2.5 信息理解
2.6 交流與合作
2.7 用戶的學習
2.8 用戶出錯
3 用戶模型
3.1 用戶類型
3.2 用戶模型的作用
3.3 理性用戶模型的類型
3.4 非理性用戶模型
3.5 人機學家與程序員的不同認知模型
3.6 各種專業(yè)的用戶模型概述
3.7 用戶調查
3.8 調查內容與用戶模型
3.9 實驗方法簡介
4 人機界面
4.1 鍵盤
4.2 光標
4.3 圖標與文字
4.4 對圖標的凝視與掃視
4.5 漢字圖標的若干特性
4.6 用戶查詢信息的策略
4.7 網層文字
4.8 網層文字可用性測試評價
4.9 多媒體教學課件
5 專題研究
5.1 智能用戶界面
5.2 適應性用戶界面
5.3 代理
5.4 代理式用戶界面
5.5 信息代理
5.6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
5.7 人機界面可用性的基本評價方法
5.8 人機界面設計目的
5.9 結論
附錄用戶模型及人機界面改進案例
附錄AC++編譯器IDE人機界面調查報告
附錄B通用多媒體播放器的設計
附錄CWeb方式下電子郵件的界面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