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計算機審計技術和方法

計算機審計技術和方法

計算機審計技術和方法

定 價:¥45.00

作 者: 劉汝焯等編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審計署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系列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2082552 出版時間: 2004-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306 字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詳細介紹了計算機審計的技術和方法。本書內容共分三個部分16章。第一部分9章,論述計算機數據審計技術和方法,重點介紹了審前調查、數據需求分析、數據采集、數據轉換、數據清理、數據驗證、模型構建的技術和方法;第二部分6章,主要講解現行信息系統審計技術和方法,重點介紹了信息系統控制、一般控制審計、應用控制審計、應用軟件審計、日志的獲取和分析。第三部分1章,主要講解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審計技術和方法,介紹了信息系統規(guī)劃、分析、設計、編碼、測試、運行和維護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本書從實踐中提出問題,又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注意觀察和跟蹤國際國內計算機審計理論發(fā)展的基礎上,把著重點放在審計實務上,力求研究和回答我國當前計算機審計發(fā)展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本書立意新穎、思路嚴謹、內容翔實、案例豐富、講解到位、可操作性強,既適合各類審計人員學習,又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和審計專業(yè)人員的參考書。前言計算機審計是信息化環(huán)境下嶄新的審計方式。早在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李金華審計長就深刻地描述了這種新的審計方式:要從系統論、信息論的高度來研究計算機審計。把審計對象作為一個系統,讓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都在審計監(jiān)督范圍之內。審計人員到一個單位去,一進去就把整個資料都掌握住,通過系統分析、對照、比較,選擇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為重點,找出核心問題在哪里,從總體上把握。不是像過去那樣瞎碰,逮著什么算什么。用計算機模擬出審計方案,安排審計計劃時就通過數據模型來分析,就很清楚審計該抓什么。從整個系統論、信息論的高度開發(fā)利用計算機,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提出,我們的技術創(chuàng)新將有很大發(fā)展??梢赃@樣斷言,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作為審計不這么做,就會失去審計的資格。在審計署的領導和組織下,全國廣大審計工作者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全面探索計算機審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計算機審計與傳統審計相比,雖然審計目標是相同的,但審計的技術和方法、審計作業(yè)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隨著審計環(huán)境、審計對象日益復雜,信息化發(fā)展日益加快,以手工審計為代表的傳統審計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傳統審計越來越快地向以計算機審計為代表的新的審計方式轉變。及時探索和總結計算機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審計的作業(yè)方式,是形勢發(fā)展向廣大審計工作者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推進審計方式創(chuàng)新的一個關鍵問題?!队嬎銠C審計技術和方法》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書共包括數據審計、現行信息系統審計和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審計三個部分,涵蓋了計算機審計的主要內容。站在創(chuàng)造和推進新的審計方式的高度,來研究和總結計算機審計的技術和方法,而不是就技術而論技術、就方法而論方法,是全書努力追求的一個目標。本書著眼新的審計方式的發(fā)展,歸納了數據審計的七個流程,給出了把握總體的解決方案,概括了建立審計分析模型的主要思路,探索了系統審計的矩陣技術,這些對于推進新的審計方式的實踐和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注意觀察和跟蹤國際國內計算機審計理論發(fā)展的基礎上,把著重點放在審計實務上,力求研究和回答我國當前計算機審計發(fā)展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是本書在撰寫過程中貫徹始終的一個指導思想。從實踐中提出問題,又在探索中解決問題。本書對數據審計中的數據采集、數據清理、數據轉換、數據驗證、模型構建,對系統審計中的一般控制、應用控制、應用軟件,對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階段的審計技術和方法都有系統的闡述。對于審計實務具有學了就能用的可操作性,對于審計人員具有解惑釋疑的指導性,對于計算機審計理論的研究具有參考作用。立意新穎、思路嚴謹、內容翔實、案例豐富、講解到位、操作性強——這是本書撰寫者們的孜孜追求。本書是以審計署昆明特派員辦事處為主,邀請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南京特派員辦事處、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的有關同志共同撰寫的。袁孝康、李伏廷、周敦祥同志組織和領導了本書的撰寫。參加本書執(zhí)筆撰寫的是一批直接從事計算機審計實務和理論研究的年輕人。他們是昆明特派員辦事處的黃昌胤、陳波、趙輝、代斌、劉紹輝、羅昕、姜克軍、王寧遠;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的程建勤;南京特派員辦事處的潘連安、萬建國;浙江大學的楊小虎、戴佳筑。第一部分的撰寫人員有黃昌胤、陳波、趙輝、潘連安、萬建國、代斌;第二、三部分的撰寫人員有楊小虎、戴佳筑、程建勤。參加案例撰寫的人員有黃昌胤、劉紹輝、姜克軍、羅昕、王寧遠等。各章成稿后萬建國對有關章節(jié)進行了認真修改和充實。劉汝焯對全書進行了統稿。南京特派員辦事處董化禮特派員對本書的撰寫和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熱情指導。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主任王智玉審定了本書。計算機審計在我國正處在蓬勃發(fā)展的階段,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層出不窮。歡迎讀者對本書的不足和錯誤之處批評指正。本書成稿之后,呈送署領導斧正。李金華審計長欣然題詞:“積極探索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審計技術與方法”;劉家義副審計長撰寫了熱情洋溢的讀后感——《夢的追求》。對此,令作者感動不已,備受鼓舞。2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成立二十周年。謹以本書獻給審計署二十華誕!劉汝焯24年春節(jié)于昆明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審計技術和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數據審計概述
1. 1 計算機數據審計的定義
1. 2 計算機數據審計開展的條件
1. 3 計算機數據審計的主要流程
第2章 審前調查
2. 1 概述
2. 2 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2. 3 數據需求的提出
第3章 數據采集
3. 1 數據采集的概念
3. 2 數據采集的工具
3. 3 數據采集的方法和策略
3. 4 數據采集的實現
第4章 數據清理
4. 1 為什么要進行數據清理
4. 2 數據清理的基本技術
4. 3 值缺失的解決方法
4. 4 空值的處理
4. 5 消除冗余數據
4. 6 數據值定義不完整的解決辦法
第5章 數據轉換
5. 1 數據轉換的必要性
5. 2 數據轉換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5. 3 數據轉換的內容
第6章 數據驗證
6. 1 數據驗證的重要性
6. 2 不同階段的數據驗證
6. 3 數據驗證的技術和方法
第7章 創(chuàng)建審計中間表
7. 1 概述
7. 2 審計中間表的創(chuàng)建
第8章 數據分析
8. 1 概述
8. 2 總體分析
8. 3 建立分析模型及具體數據分析舉例
8. 4 審計取證
第9章 審計現場網絡構建
9. 1 構建審計現場網絡環(huán)境的必要性
9. 2 組建對等網絡
9. 3 組建基于服務器的網絡
9. 4 數據導人
9. 5 網絡管理和維護
第10章 現行信息系統審計概述
10. 1 現行信息系統審計的概念
10. 2 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和目標
10. 3 信息系統審計的基本方法
10. 4 信息系統審計的風險和控制
10. 5 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的法律依據
10. 6 信息系統審計人員的知識構成和人力資源開發(fā)
第11章 信息系統的控制
11. 1 信息系統控制的概念
11. 2 COBIT概述
11. 3 COBIT框架和控制目標
11. 4 控制矩陣
第12章 一般控制的審計
12. 1 組織管理的控制
12. 2 數據資源管理的控制
12. 3 系統環(huán)境安全管理的控制
12. 4 系統運行管理的控制
第13章 應用控制的審計
13. 1 對輸入控制的審計
13. 2 對處理控制的審計
13. 3 對通信控制的審計
13. 4 對數據庫控制的審計
13. 5 對輸出控制的審計
第14章 對應用軟件的審計
14. 1 應用軟件審計概述
14. 2 審查軟件的文檔資料
14. 3 程序代碼的檢查
14. 4 應用軟件測試
14. 5 程序代碼的比較
14. 6 四種方法的優(yōu)點與不足
第15章 日志的獲取與分析
15. 1 操作系統日志的獲取與分析
15. 2 常用數據庫日志文件的獲取方法
第16章 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審計
16. 1 信息系統生命周期概述
16. 2 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審計目標
16. 3 信息系統規(guī)劃的審計
16. 4 信息系統分析的審計
16. 5 信息系統設計的審計
16. 6 信息系統編碼的審計
16. 7 信息系統測試的審計
16. 8 信息系統運行的審計
16. 9 信息系統維護的審計
附錄A 計算機數據審計案例
附錄B 中國軟件行業(yè)協會財務軟件數據接口標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