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盛唐詩》三聯版序言 英文版的《初唐詩》和《盛唐詩》大約是在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出版的。那時的中國古典文學學術界和現在十分不同。那時,我們擁有基本的原材料,雖然王績的五卷本詩文集直到1987年,也就是《初唐詩》出版十年之后才面世;那時,很多詩文集的箋注本都還沒有問世,我們也還沒有傅璇琮等學者就作者生平和詩歌編年作出的重要研究成果。現在的電子文獻把檢索字詞變得非常容易,給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而在二十五年前,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那時,我們缺乏現有的種種研究工具,只能依賴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學術成就,最重要的是,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中國學術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唐代研究領域精彩紛呈,令人欣慰和鼓舞?!冻跆圃姟贰ⅰ妒⑻圃姟酚兴鼈兊木窒?、錯誤和缺點。如果能夠重寫,它們一定會很不一樣。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我所利用和借鑒的學術研究,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不過,即使在多年之后,我相信書中的一些基本論點和對文學史采取的視角仍然不無其有效之處。文學史不是“名家。的歷史。文學史必須包括名家,但是文學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理解變化中的文學實踐,把當時的文學實踐作為理解名家的語境,我們不應對一個長達百年的時期進行大刀闊斧的概括,而應該檢視較短的時期,作家群體,不同的區(qū)域。這樣一來,傳統(tǒng)的學術研究,比如說交游考、年譜,就會和文學史寫作以及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從而獲得嶄新的意義。文學史試圖把具體細節(jié)和對整體的理解與把握聯系在一起,而整體的復雜性總是使簡單的概括顯出不足。在對詩歌的研究里,學術工作的惟一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具體的詩篇。好的文學史總是回到詩作本身,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詩人筆下那些令人訝異的、優(yōu)美的、大膽的創(chuàng)造。最后,我要向這兩本書的譯者賈晉華教授表示衷心感謝:如果三聯書店認為這兩本著作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還值得在中國再版,那么,功勞有一半屬于賈教授。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