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的文章涉及到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內容包括新聞、廣告、教育、傳播、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研究和探索。二十多年來我結全教學在中國新聞傳播史方面時行了一些粗淺研究,收入本書的36篇文章都是這些年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本書按其內容分為五個部分:一、廣播電視史研究 這部分主要集中了這些年來廣播電視史學、舊中國廣播、日偽廣播、解放區(qū)廣播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播電視史的三究以及與廣播電視史相關會議的綜述,獲獎作品簡評和廣播電視史書評等。二、新聞傳播史研究 這部分收入了涉及對馬克思、恩格斯、周恩來、鄒韜奮、徐寶璜等人的新聞實踐和新聞思想的相關研究以及我本人對新聞工作的一些理性思考。2000年本人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鄧小平新聞思想研究》,因此本部分收入相關研究論文三篇,從歷史的社角和新聞界的實際來研究鄧小平新聞思想及其影響。今年時逢鄧小平志誕辰100周年,謹以此紀念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三、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 新聞教育是新聞傳播史一部分。這部分收入了中外廣播電視與教育發(fā)展、遠程網絡新聞教育發(fā)展、中外廣播電視人才培養(yǎng)以及新聞史教學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素質等方面的論文。四、文化傳播史研究 這部分從文化傳播的視角來研究古代華夏文明的傳播和廣告的傳播活動,是從更大的范疇來認識人類傳播活動及其意義,看到了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淵源和軌跡。五、域外電視傳播史研究 這部分主要分析介紹日本戰(zhàn)后到20世紀末其國內電視業(yè)的發(fā)展。日本是亞洲乃至世界電視大國,借鑒日本電視史的經驗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其新聞節(jié)目的經營管理、運用、資料的收集保存與使用、電視受眾調查、電視廣告等。本著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神,所以收入兩篇關于日本電視史方面的文章,希望能對我們了解相關問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