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戊戌政變的時間,過程與原委-先前研究各說的認知,補證,修正
一 學術史與本文旨趣
二 政變前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政治權力關系
事后報告制度/未送慈禧太后的個別重要奏折/慈禧太后似不掌握全部諭旨的原文/事前請示制度/從張蔭桓彈劾案看慈禧太后與光緒的政治權力關系
三 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三日的政治異動
開懋勤殿與七月三十日給楊銳朱諭/八月初一日召見袁世凱/八月初二給康有為的明發(fā)上諭/八月初三日參預新政軍機章京“簽擬”權力受限
四 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
楊崇伊的奏折與八月初三日晚慈禧太后決定明日回西苑/伊藤博文的覲見/八月初四日光緒帝移居瀛臺非為囚禁/八月初五日上午光緒帝單獨處理政務
五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訓政前后
八月初五日慈禧太后決定回頤和園時間推遲至初十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訓政/袁世凱告密消息傳到北京/光緒帝不認可“圍園劫后”說
六 整肅與軟禁
八月十五日慈禧太后決定不回頤和園/八月十九日杖斃太監(jiān)/八月二十三日起光緒帝被軟禁/九月初四日公布光緒帝病情
七 結論
附錄一:百日維新期間軍機處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附錄二:光緒二十四年正月至百日維新前軍機處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戊戌年張之洞召京與沙市事件的處理
一 徐桐的提議與清廷的用意
二 張之洞與總理衙門對沙市事件的處理
三 召張之洞進京的呼聲再起
四 簡簦的結語
戊戌期間司員士民上書研究
一 學術目的與方法
二 上奏權,代奏與上書的處置
代奏的規(guī)定/六月十五日以后的新規(guī)定與罷免禮部六堂官/“參預新政”軍機四章京與上書處置方式的改變/慈禧太后的介入與新規(guī)定的取消
三 上書的內容及其評價
清朝政府的制度病/激進、緩進與守舊/議會的概念與設置/西學與中學/鑄幣/稅收與財政/農業(yè)改革/追求實效的具體建筑/北京的道路河道修建
四 簡短的結語
附錄:司員士民上書的時間,代奏及收藏狀況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對外觀念的調適
一 德國亨利親王來華促動的清朝覲見禮儀改革
二 為德皇制作寶星與購置世界地圖
三 親擬政日本國書與召見伊藤博文
四 赴韓使節(jié)的派出
五 結語
日本政府對于戊戌變法的觀察與反應(與鄭匡民先生合作)
一 戊戌變法時期中日關系之背景
二 戊戌變法前期及高潮期日本政府的觀察
三 戊戌政變后日本政府的觀察與反應
最初的反應與太隈重信的態(tài)度/援救張蔭桓/援救梁啟超/同意康有為赴日本/參加各國派兵北京的行動/援救黃遵憲/陰止廢黜光緒帝/參與各國迫董福祥部甘軍退出北京的聯(lián)合行動
四 山縣有朋首相,青木周藏外相的態(tài)度變化
勸告清朝實行溫和主義的行動被中止/援救文廷式的行動被中止/“禮送”康有為離開日本
五 簡短的結論
本書征引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