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的文章是作者近年寫作的雜文和隨感,全部屬于“凡人小史”,即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冷眼旁觀,對身邊的歷史、書本上的歷史,講點我個人的看法。這些看法,雖然也利用了一點我的專業(yè)知識和雜覽偶得的讀書感想,但我關心的事在有如工業(yè)流水線的專業(yè)學術中沒有位置,只能用業(yè)余的方式,另外找個地方說話?!”緯鴥热荩笾驴梢苑譃槲鍌€方面。第一組文章,只有兩篇,是個引子。第二組有六篇,是談戰(zhàn)爭或與戰(zhàn)爭有關的事,屬于“武”的話題。第三組有七篇,是討論與讀書人有關的事,則是“文”的話題。第四組有八篇,都是高雅話題,不是琴棋書畫,而是酒色財氣。 我從酒色財氣研究人,絲毫不是降低人的標準。人有很多生物本能,研究本能,才能洞見人性,我一直這么看。 動物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人的丑陋。在動物面前,我們都無地自容。 中國歷史一向受兩股力拉扯,生拉硬扯,方向相反,好像拔河的繩子。一股,力是西方的饋贈,叫’強國夢”;一股力是自己的本錢,窮山生惡水,惡水生刁民,刁民生酷吏“拉拉扯扯,就進了高梁地”,不知怎么說,我叫“人民大爺”。身板極差,酒勁極大。 ——花間一壺酒 在《漢奸發(fā)生學》一文中,。我想指出的是,由“吳三桂變節(jié)”所體現的歷史悲劇并不在于中國太少投緩赴水之人,而是在于一個國家對待自己的國民連寇雕都不如,你將用什么去讓他們愛自己的國家。 ——大音希聲,善言不辯 改革不能自中無人。人不是數字,不是金錢定購的物品,不能輕言犧牲,哪怕是為了長遠利益。我們不能說,為了國際就該犧牲中國,為了理科就該犧牲文科,為了效率就該犧牲安全,為了鍋里就該犧牲碗里,為了沒柴燒,就連門、坎都給剁了?!獙W校不是養(yǎng)雞場 作者簡介: 李零,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祖籍山西武鄉(xiāng)縣。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臺市,從小在北京長大。中學畢業(yè)后,曾在山西和內蒙插隊7年。1975年底回到北京。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從張政恨先生,從事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淬西隊從事考古發(fā)掘。1983-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yè)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現在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北京大學教授。 主要著作: 《長沙子彈庫戰(zhàn)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孫子古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吳孫子發(fā)微》,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李零自選集》,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中國方術續(xù)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入山與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陳古鑄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