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的表達技巧一般來說,我們向別人表達不滿、不快、不同意時的語氣都比較重。這里,我們可以在剛開始的時候,預先設想一下會和對方發(fā)生分歧的內容,具體考慮一下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合適。這是一種增強自信的技巧,即所謂的自我暗示(asser、riverless)。我們在堅持自己主張的時候,語氣一般都比較強硬,帶有攻擊性。反之,尊重對方意見的時候,語氣就會有所緩和,畢恭畢敬。而我們在表達不滿時,應該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一種中性化的語氣,做到不卑不亢。向下屬介紹新的工作情況時,如果他遲遲都不能理解掌握,你會怎么說? “你在搞什么呀”,“這樣做是不行的”,“你給我認真點”,諸如此類的話都是語氣強烈,攻擊性十足,完全不顧及對方的感受,把自己的意志強行施加給對方的表達方式。而如果說:“好了,已經可以了,以后的工作由我來做。,而這種自己把工作包攬下來的方法又未免太軟弱,太被動了。本想讓下屬加快節(jié)奏,努力完成任務,結果話到嘴邊卻轉為了仁慈的安慰和被動的沉默。P100 作為上級領導應該清楚,熟悉新的工作需要時間和耐心,這是自然而正常的。當下屬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應該耐心和他一起查找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笆裁吹胤阶屇阌X得為難,不好處理?”“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分心的事兒”這些話態(tài)度明確,語氣誠懇,既容易讓對方接受,又有分量。在充分肯定對方的進步的前提下,再把問題具體化,“照這樣下去,你覺得完成這個任務還需要多長時間?”“你認為哪里做得不好?”既要讓下屬認識到不足,又要鼓勵他進步。有時,根據情況不同,還可以重新分配工作任務,或者尋求其他員工的建議和意見。和別人交談時,按照強硬、緩和、中性三種不同的用語效果,斟酌自己的言行,我認為這樣做有以下兩點好處: 第一,怒氣、中天,焦躁不安的時候,我們往往容易激動,言辭也會比較激烈。這時如果能盡力控制自己,P101緩和一下語氣,給彼此一個喘息的機會,可能會拓寬思路,更容易解決問題,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二,一時間要讓自己“冷卻”下來,雖然采取中性化解決手段的確很不容易,但我想一般人都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人際交往中不存在絕對的服從。然而,剛開始理解“適可而止”時,我們多少都有些茫然。而這個時候,對不同態(tài)度,不同語氣的效果分析,會使我們的理解更加明朗,進而交談更加輕松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