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紅樓夢研究:插圖本

紅樓夢研究:插圖本

紅樓夢研究:插圖本

定 價:¥25.00

作 者: 俞平伯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插圖本大師經(jīng)典
標 簽: 研究

ISBN: 9787532540822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3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紅樓夢,是世界公認的偉大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后來人為了這本書,發(fā)展出研究紅樓夢學問(簡稱紅學)的作家。本書是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紅學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著重對《紅樓夢》的風格和后三十回《紅樓夢》之原貌等紅學基本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是廣大《紅樓夢》愛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必備讀物。俞平伯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紅學家,他于1923年發(fā)表的《紅樓夢辨》一文,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分析論證了《紅樓夢》后四十回非屬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鶚偽續(xù),并對后四十回有很嚴厲的批評。此文與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一樣,是新紅學的開山之作,新紅學的學術(shù)地位從此得以確立。1953年9,俞平伯把他在30年前寫的《紅樓夢辨》稍經(jīng)修改,易名為《紅樓夢研究》再次出版,不料竟然因此陷入政治風波。而此書也因此紅學史及至中國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此次出版,配以精美插圖200幅,以便讀者更好地領(lǐng)略大師經(jīng)典的風采。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1990)著名紅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一級研究員。俞平伯,名銘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曾祖俞樾是清末著名學者。6歲入家塾讀書。1915年入蘇州平江中學求讀。同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國文門。受1917年陳獨秀、胡適發(fā)難“文學革命”的影響,1918年開始發(fā)表新詩,并加入“新潮”社。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積極投身于運動。同年于北京大學畢業(yè)。自1920年起,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師范學校、上海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大學。1945年加入九三學社。全國解放后在北京大學任教,曾為校務委員會委員。1953年調(diào)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為研究員。俞平伯是“五四”以來集“作家”與“學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為一位作家,他的詩歌與散文卓有成就;作為一位學者,他博學宏通,著作等身。俞平伯的古典文學研究活動,和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一樣,都是在當時時代潮流影響下開始的。他自1921年開始研究《紅樓夢》,就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些領(lǐng)導人物為了提倡白話文學,為了反對傳統(tǒng)的文學偏見,把小說、戲曲提到文學正宗地位并加以推薦和頌揚有關(guān);他于1923年在上海大學講授《詩經(jīng)》,從而開始作《詩經(jīng)》的研究,也同當時批評傳統(tǒng)經(jīng)學偶像的文化風氣有關(guān)?!拔逅摹毙挛幕\動把批判矛頭指向“孔家店”,也就必然要清算同傳統(tǒng)文學觀點密切相關(guān)的前代儒家對《詩經(jīng)》的研究,尤其要批評對傳統(tǒng)文學觀點影響極大的《毛詩序》。因此,20年代初期出現(xiàn)的《詩經(jīng)》研究“熱”,正是“五四”文化批判精神的延續(xù)。俞平伯在《讀〈詩〉札記》中對字義訓詁與引申持嚴格的態(tài)度。他還把當時釋《詩》中出現(xiàn)的訓詁、考辨上的偏執(zhí)與武斷同當時“疑古運動”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考察。俞平伯認為疑古運動作為“一種新的反動”,“又很容易矯枉過正”,所以他認為應當力戒片面和極端。從俞平伯的《詩經(jīng)》研究文章,我們既可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五四”文化批判精神,又可見到一種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這兩者都是十分可貴的,因為它們既與當時專以國故為純金的守舊觀點劃清了界限,也與只視國粹為敗絮的虛無觀點劃清了界限。俞平伯早年在大學開設“詞課”,1924年就開始發(fā)表論說詩詞的文章,30年代出版《讀詞偶得》,40年代出版《清真詞釋》,到50年代末期選注唐宋詞。在詞學研究,尤其在詞學的“批評之學”方面,卓有功績。詞學發(fā)端于宋,清代大盛。俞平伯對前代詞學著作有吸收、有借鑒,他與前代詞學家的最大不同是始終堅持詞的本體批評。王國維寫于清末的人間詞話》正是清代詞學中的“批評之學”的代表作。而俞平伯則是繼王國維之后,在詞學批評上有著重要建樹的詞學家。俞平伯在《紅樓夢》研究上的成果很多,舉凡考證、校訂和批評,都有涉及,他的論著使他無愧于蜚聲中外的“紅學”家。從《紅樓夢》研究的歷史來看,他在20年代刊布的《紅樓夢辨》尤是十分重要的著作。“五四”以來的學人大抵把胡適、俞平伯視為新紅學的代表人物。由于新紅學的特點是考證,因而它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方面:《紅樓夢》作者和版本的考證。當然也涉及《紅樓夢》思想內(nèi)容的評論,但那不是主要的。如果說,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證問題上,那末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則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證上。即使胡適那篇文章也涉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問題,但與俞平伯的論說角度不同,當時劉大杰在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認為:“胡適之先生是從外面書上的考證,先生是從內(nèi)容的研究,證明后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決不是一個人做的”。俞平伯在《紅樓夢辨》中舉出大量內(nèi)證并結(jié)合外證,考定后四十回確非曹雪芹原作,從而構(gòu)成信說。書中還舉出前八十回的內(nèi)證來考索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內(nèi)容,同時根據(jù)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語,考索另一個續(xù)本的內(nèi)容,后來隨著脂硯齋重評本的發(fā)現(xiàn),證明俞平伯所考非是另一個續(xù)本而是曹雪芹原本的內(nèi)容,因此實際上也就是鉤沉工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來所說的《紅樓夢》探佚學的基礎(chǔ)。《紅樓夢辨》又是《紅樓夢》版本學的開端著作之一。1954年俞平伯在受到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之后,繼續(xù)堅持 《紅樓夢》的研究,完成了《紅樓夢》流傳史上第一部參匯幾種早期脂評本的校本——《〈紅樓夢〉八十回校本》。他又對《紅樓夢》版本發(fā)表了許多精當?shù)囊娊?。他還對《紅樓夢》的文學、藝術(shù)成就,作了很多有獨到見解的論說。作為新紅學的奠基人之一的俞平伯,與胡適有一個重大不同,那就是他不像胡適那樣,把文學研究中的考證方法絕對化。胡適在考證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一個“自敘傳”說。俞平伯在《紅樓夢辨》中也曾有過“自敘傳”的說法,但在《紅樓夢辨》出版后的第3年,即1925年,俞平伯發(fā)表《〈紅樓夢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敘傳說”。當時胡適把他在小說研究中應用考證方法,不僅說之為“科學的方法”,“歷史的方法”,而且?guī)缀躐粗疄槲┮徽_的方法。俞平伯則不然,他說:“歷史的或科學的研究方法,即使精當極了,但所研究的對象既非歷史或科學,則豈非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的毛病。”這番話的意思就是指出文學研究中可以應用考證方法,但文學作品既然不是歷史著作或科學論文,考證的方法的施用也就有限了。如果夸大其詞,走向極端,純以“考據(jù)癖”來讀《紅樓夢》這部“不可磨滅的杰構(gòu)”,那么,很可能同“猜謎法”一樣,使人“覺得可憐而可笑”。為此,他還希望胡適不要完全依賴“呆的方法和證據(jù)”,要用文學批評的眼光來看《紅樓夢》,也只有這樣,才能“凈掃”索隱派。這里所表現(xiàn)的俞平伯對文學本體論批評觀念的堅持,同他在詩詞研究中堅持文學本體論是一致的

圖書目錄

前言 魏同賢 /1
自序 /1
論續(xù)書的不可能 /1
辨后四十回底回目非原有 /6
高鶚續(xù)書底依據(jù) /13
后四十回底批評 /37
高本戚本大體的比較 /61
作者底態(tài)度 /80
紅樓夢的風格 /89
紅樓夢地點問題底商討 /100
八十回后的紅樓夢 /109
論秦可卿之死 /135
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 /144
前八十回紅樓夢原稿殘缺的情形 /150
后三十回的紅樓夢 /157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圖說 /176
紅樓夢正名 /190
紅樓夢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 /196
附錄紅樓夢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點比較 /203
讀紅樓夢隨筆二則 /208
樂知兒語說《紅樓》 /21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