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作為一釉上彩的陶瓷裝飾品種,出現(xiàn)于清康熙(1662-1722年)中晚期。其創(chuàng)燒的基礎主要源自琺瑯彩,可算是古代“洋為中用”的產物。在其形成、興盛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彩粉逐步地取代了琺瑯彩,被宮廷和民間廣泛使用,成為清代瓷器釉上彩裝飾的一個重要種類。本書精選清代粉彩瓷160余件,從鑒定學的角度對每件器物加以剖析,使讀者達到識真辯仿的目的。粉彩的出現(xiàn),與引進琺瑯彩料中的白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的稱謂是隨著工藝技法的不斷改進完善、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斷深化后,才于清晚期形成。粉彩與其他釉上彩混用的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精品又近似于琺瑯彩,因此易使人們對其產生模糊的概念。只有充分認識這種裝飾技法,人們才能更好地欣賞它,鑒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