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錄竺可楨的外文論著59篇,其發(fā)表間跨越58年(1916—1973)。大部分為學術著作,包括部分中文論文的英文摘要。其中,英文56篇,俄3篇,英文論文大多為作者自撰,少數乃譯自中文論文;俄文論文則由他人據作者撰寫的稿翻譯而成。英文論文,作者1918年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ANEWCLASSIFICATIONOFTHETYPHOONSOFTHEFAREAST為首次全文發(fā)表。除個別早期的英文論文未有中譯文外,其余大多皆已譯成中文正式發(fā)表,入編于本書1—4卷。應指出,凡從中文著述譯成外文者,作者都針對出版刊物的特點和讀者對象及原文以后的研究進展,對文章作了較大的補充和修改,因此不宜簡單地看是對原論文的翻譯。有些文章,如關于二十八宿起源的論述,因應某些版社或學術會議的要求,中、英文本都曾多次發(fā)表而每次發(fā)表的內容往往有所變動。在編輯、校對方面,只對出版文字中明顯的拼寫、標點或語法錯誤予以訂正,凡不影響對文義了解者則不予校正和注釋為尊重歷史,地名、人名皆原文照錄引用文獻與注釋的格式,亦仍其舊,編者不予統(tǒng)一處理。地名有歷史變遷,今昔地名、人名的外文名亦有差異,希讀者在閱讀和引用時注意查核。書循“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楨文稿歷史原貌,有關本卷編訂規(guī)則之大要,詳見《第5卷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