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是在東晉滅亡二百余年后,由唐政府組織史臣集體撰修的。貞觀十八年,太宗詔房玄齡、許敬宗撰修晉史,許敬宗、來濟、陸元仕、劉子巽、令狐德棻、李義府、上官儀等八人分工撰錄。后又以許敬宗為總知修事,增盧承基、李淳風、李延年、敬播等人分修,實際撰修者為十八人。其中敬播與令狐德棻的作用甚大,“大抵凡例,皆播所發(fā)也,而德棻為先進,故類例多所諏定?!暗蛐奘分T人中,以房玄齡官位最高,故曙房玄齡等撰。又因〈晉書〉是由唐太宗下詔撰修的,同時太宗還親自為《宣帝紀》、《武帝記》、《陸機傳》、《王羲之傳》寫了論故總題唐太宗御撰?!稌x書》撰修,始于貞觀十八年(644年),貞觀二十年(646年)成書,歷時不到三年。唐史臣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晉書》的撰修,固然體現(xiàn)了官修史書可以集中力量,分頭撰寫的有利條件,但更主要的是唐朝史臣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