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發(fā)展報告(2005)

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發(fā)展報告(2005)

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發(fā)展報告(2005)

定 價:¥38.00

作 者: 竇鵬輝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經濟

ISBN: 9787801909411 出版時間: 2006-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 345 字數:  

內容簡介

  本報告以15~35歲的農村青年為研究對象,從中國農村實際情況出發(fā),立足中國國情、農情、民情,對新時期農村青年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通過研究新時期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所面臨的形勢、背景及客觀需求,客觀地分析了新時期農村青年的角色和地位、背景、使命;通過分析新時期中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現狀,客觀地闡述了新時期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面臨的問題與困惑;通過揭示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內容和國外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有益借鑒,最終從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各個層面,提出其開發(fā)的方向、重點、途徑和模式,然后進一步提出與這種開發(fā)方略最適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與這些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適應的長效保障機制。本報告引用了一部分調查個案報告,生動具體地印證了著作中關于新時期中國農村青年的生活狀況和開發(fā)現狀。

作者簡介

  竇鵬輝,男,35歲,陜西咸陽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學者。主要從事勞務經濟、農業(yè)教育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目前集中于農村青年研究。圍繞農村青年問題和農業(yè)、農村與農民教育問題研究,近年來曾主持全國社科基金(2005年青年項目)課題1項,主持共青團中央2004年青少年研究課題、農業(yè)部2004年教育科技軟科學課題、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研究課題等3項,校級專項課題1項,參與國務院西部辦課題1項;自行設計并組織問卷調查2次,深入農村實地調查多次。公開發(fā)表論文或為國家有關部門撰寫調研報告等10余篇。

圖書目錄

序(1)
導 論(1)
  一 新時期我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的目標與意義(2)
  二 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綜述(7)
  三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9)
第一部分 角色與地位
第一章 農村青年——農村人力資源的主力軍(13)
  一 傳統農民的角色定位(13)
  二 人力資源的概念及理論基礎(17)
    (一)“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概念辨析(17)
    (二)農村人力資源的涵義及其現狀(20)
  三 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的涵義及其特點(24)
  四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概念及其理論基礎(27)
    (一)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關系(27)
    (二)國內外關于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的進展(29)
第二部分 背景與使命
第二章 我國“三農”新形勢的特征和要求(35)
  一 我國農業(yè)現代化的特征和要求(36)
  二 我國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特征和人力資源的要求(47)
    (一) 歷代關于“小康”社會的描述(47)
    (二) 新中國對“小康社會”的描述(48)
    (三) 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意義和目標(50)
    (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意義及要求(52)
  三 我國加入wto后農村人力資源的特征及其要求 (55)
    (一) 與世界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差距(55)
    (二) 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的雙重影響 (58)
    (三) “入世”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59)
第三章 新形勢下我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背景與使命(67)
  一 農業(yè)現代化、農村城鎮(zhèn)化和農民非農化背景下農村青年的角色重置(69)
  二 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形勢下農村青年的角色定位(74)
  三 入世后農村青年面臨的挑戰(zhàn)(78)
  四 非公經濟對當代農村青年帶來的誘惑與困惑(79)
    (一) 國家關于農村非公經濟的有關政策(79)
    (二) 發(fā)展農村公有制經濟的成功實踐(81)
    (三) 農村青年面對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的誘惑與困惑(81)
  五 新文化對傳統農村青年的沖擊和影響(82)
第三部分 問題與困惑
第四章 農村青年人力資源及其開發(fā)的現狀(89)
  一 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的人口統計情況(89)
  二 農村青年人力資源的受教育情況(95)
    (一) 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98)
    (二) 農村教育結構雖日趨合理,但農民素質教育和農民職業(yè)技術教育仍然滯后(100)
    (三) 教育經費雖有明顯增加,但投入仍嚴重不足;教學條件得到逐步改善,但教學設施及條件仍然較差(104)
    (四)農村基礎教育的方向、內容與方式過于統一,與實際需要嚴重脫節(jié)(105)
    (五) 農村學校師資總體素質不高,隊伍不穩(wěn)(108)
    (六) 農村教育體制日臻健全,但實施中仍存在供需不對稱、機制無保障等問題(109)
  三 農村青年的職業(yè)分化情況(111)
  四 農村青年的收入與消費情況(114)
  五 農村青年的處世心態(tài)與置身狀態(tài)(116)
    (一) 農村青年對待生活、家庭與事業(yè)的態(tài)度(117)
    (二) 農村青年對待自己與親友的態(tài)度(121)
    (三) 農村青年對待事關“三農”大事的態(tài)度(124)
  六 農村青年的生命與健康狀況(126)
第四部分 開發(fā)與出路
第五章 新時期我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內容(137)
  一 提高農村青年初中進入高中的入學率,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38)
  二 組織農村青年在職職業(yè)技能培訓和轉崗前職業(yè)技能培訓(141)
  三 通過各種途徑,有組織地引導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148)
  四 鼓勵進城青年返鄉(xiāng)參加務農和創(chuàng)業(yè)(151)
  五 豐富并提高農村青年文化素質,深化農村青年的
    時代責任感、自強觀念和守法意識(154)
  六 增強農村青年珍惜生命、關愛健康的意識,提高其避免
    和抵御自然災害和人身災難的能力(155)
第六章 國外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有效做法和有益借鑒(156)
  一 歐洲青年中心在青年發(fā)展和發(fā)揮非政府青年組織中的重要作用和對我國的啟示(156)
  二 美國19世紀的“贈地學院”和“新經濟”形勢下的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fā)政策(159)
  三 法國通過發(fā)展農村教育開發(fā)農村人力資源的做法及其借鑒(163)
  四 印度鄉(xiāng)村建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有效做法(168)
第五部分 對策與探索
第七章 新時期我國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途徑及其機制(177)
  一 農村青年教育的體系分化與制度重建(177)
    (一) 教育在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地位與效用(178)
    (二) 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青年中等教育的體制架構(184)
    (三) 建立新的農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保障機制及體系(188)
  二 農村青年職業(yè)技術培訓的機制與特征(197)
    (一) 農村青年職業(yè)技術培訓的必要性、迫切性及特殊性(198)
    (二) 農村青年職業(yè)技術培訓的重點和方向(200)
    (三) 農村青年職業(yè)技術培訓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202)
  三 社團組織在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途徑及其作用機制(204)
    (一) 共青團在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機制與途徑(205)
    (二) 農村青年中心在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機制與途徑(213)
    (三) 農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機制與途徑(219)
  四 農村外出務工青年的引導、保障及回流機制(224)
    (一) 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226)
    (二) 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31)
    (三) 建立疏導和保障農村轉移青年勞動力回流的機制(235)
  五 農村青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模式選擇與保障機制(239)
    (一) 農村青年社會保障的經濟理論基礎概述(240)
    (二) 農村青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則與目標(241)
    (三) 農村青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三種模式選擇(242)
    (四) 農村青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保障機制(243)
第八章 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現狀分析及其長效機制的建立(246)
  一 我國現行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體制及相關機制(247)
  二 關于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長效機制的建立(256)
    (一) 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組織保障(258)
    (二) 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投資管理(260)
    (三) 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平衡機制(264)
    (四) 農村青年人力資本投資的持續(xù)機制(266)
第六部分 來自農村青年的聲音
之一 農村青年的路能走多遠?——湖北省白浪村農村青年調查思考(271)
之二 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扶貧培訓探析——關于商洛扶貧培訓的思考(274)
之三 農村女青年,路在何方?——幾位農村女青年調查紀事(283)
之四 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在于職業(yè)技術培訓——丹鳳縣河南鄉(xiāng)南溝村農戶調查隨感(292)
之五 真扶貧、扶真貧?——對丹鳳縣南溝扶貧村的調查(295)
之六 鄉(xiāng)村退休小學老教師的困惑——對湖北農村留守老人王家正的調查隨感(299)
之七 初中畢業(yè)生的命運與苦水——河北農村青年孫彥龍訪談錄(303)
之八 望著打工卻只有留守家中的困惑——貴州農村青年羅大來調查實錄(311)
之九 住進城里的村里人——河南輝縣市農村女青年任艷芳創(chuàng)業(yè)紀實(317)
之十 從大西北窮山溝走進象牙塔的農村青年宋塵的背后(325)
第七部分 附 錄
附錄一 北京市外地務工農村青年狀況調查問卷(2004)(333)
附錄二 中國農村青年狀況調查問卷(2005)(336)
后 記(34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