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前言死亡篇面對死亡生者,行也;死者,歸也梁啟超生死觀八說儒家:敬鬼神而遠之莊子:一死生你整個的 生就是現在生不知愛,死不知惡 ——陶淵明為自己寫挽歌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靈鬼文學夢·死亡·招魂術 夢與死亡 招魂術《惡之花》:死亡旅行死亡——文學的永恒主題《金瓶梅》與《紅樓夢》佛教與死亡基督教與死亡伊斯蘭教與死亡純理性與非理性觀念的死亡與永生 永生意味著什么 生存空虛說上帝死了健康比永生更有價值未知生,焉知死永恒的恐懼——存在主義論死亡 她選擇了哭泣,我選擇了“死亡” 死亡是一種日益迫近的不確定性 恐懼來源于虛無的意識海德格爾“向死而在”與賈瑞照風月寶鑒 海德格爾的死亡理論 死亡的特有性質 賈瑞照風月寶鑒 誰自覺走向死亡,誰就是自由人對死亡的反抗死的價值只有妖怪才不死論自由地死超越死亡苦行僧死亡給人的感受 詩人的心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現代人如何回應死亡的挑戰(zhàn) “俄羅斯的良心”與《伊凡·伊里奇之死》 死亡對不相干的旁人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死觀 《伊凡·伊里奇之死》超越時空——兩個巨人的對話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狄浦斯情結愛與死的沖突特殊的死亡——自殺 自殺之謎 詩人之死 自殺問題及其防范葉落歸根 兩片葉子 “我們不久也要跟蹤前往”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死亡主題 現代新詩的死亡意識 當代先鋒詩歌中的死亡意識 當代文學的死亡意識死法瀕死體驗瀕死語錄臨終詩篇安樂死(優(yōu)死) 安息所日本人的生死觀 日本人對生死問題的探索與研究 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印度人的生死觀前世今生的對話艾滋?。航裉烀魈礻P于腦死亡標準的爭論自然之死與人類之死突破死亡禁區(qū)生命篇人生的使命理想的人生 人生悲劇的根源 馬騰教授的勵志哲學——戰(zhàn)勝逆境的方法 理想社會的人生人生的意義 人生意義對個人行為的調節(jié)作用 個人幸福在于創(chuàng)造悲觀主義哲學家論人生的意義哀樂相生的人生哲學 生存過程中“淪為乞丐”的可能 愛情“天長地久有時盡”的可能 名位之危重視個人的西方人生哲學自由的虛無 存在先于虛無 虛無消解存在 虛無追求存在 自由的虛無人類對自身的認識 純哲學認識并不能解決人生意義問題 不要迷信烏托邦 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仍十分有限 人與動物的區(qū)別 人的生物本質 人類道德的根源 人的社會本質生命的尺度——人和人的未來 人生是人的社會本質和精神基礎完善化的過程 生命的尺度 死亡是種族進化付出的代價 老齡化國家和老齡化世界 消極性休息對老人無益 勞動使人忘記“老之將至”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 造人的構想是要把人變成魔鬼 凡是危及人類未來的科學實驗都應禁止 生育和性遭遇挑戰(zhàn) 死亡之死亡 克隆技術能實現長生不老嗎 受各界關注的生命倫理學 每人有自己的生命尺度 人的正常壽命 一個老年學家的玄想生命的奧秘 生命是什么 陰陽之氣,凝而為人 達爾文物種起源 細胞核的染色體——遺傳基因 釀酒酵母使人們發(fā)現了酶 奇妙的雙股螺旋線 大腸桿菌和人的基本結構相同 區(qū)分霉和鐵銹的標準衰老和死亡 魏斯曼的學說 長壽不是生物學上的有益現象 人類文明綿延不絕使人的精神永生 生物的壽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生長越快,壽命越短 多種影響壽命的因素 基因中的死亡密碼 魏斯曼學說的悲觀色彩 衰老是進化的消極效果 進化的目的在于增強抗老機制 生物體內存在著兩種機制 老年學應綜合化系統(tǒng)化 衰老的邏輯一數學模型 人體好比一臺極復雜的機器 逃避死亡的假說 人的死亡秘密 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 衰老的原因在于不能及時替補損傷細胞 斯揣勒教授的長生夢古今長生學說 古人的成仙夢 延長壽命的最佳方法是不要縮短它 我們活著是由于有些事情待我們去做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