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與和平》是十九世紀俄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LorTolstoy,1828-1910)的代表作之一,寫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1863-1869)。作者以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為中心,通過對幾個貴族家庭的描寫,反映了從1805年俄軍在奧斯特里齊一役的潰敗,至1825年貴族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這段歷史時期的俄國生活。小說把“戰(zhàn)爭”與“和平”,即“前線”與“后方”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廣闊宏偉的畫面。小說描寫了從統(tǒng)治階段的最高代表普通農民共五百多個人物,把文學、哲學、政論結合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把史詩式的敘述、形形色色的生活場景、深刻的性格和心理描寫穿插在全書中。這部小說無疑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