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岑參是盛唐邊塞詩的杰出代表,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詩歌的廣闊視野,尤其表現了那種長期戎邊浴血苦戰(zhàn)中昂揚向上的精神。高適、岑參的邊塞詩有的抒發(fā)保國安邊的豪情,有的歌頌邊塞將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繪了邊疆奇特風光及當地的生活習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適是盛唐詩人中較突出的一個,他以極大的同情寫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難境遇,表現久戍思歸的哀怨。岑參善于寫景,在景物中寄寓豪情壯志,想像奇特,感情飽滿,推進了邊塞詩的發(fā)展。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爻螅斡已a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歷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wèi)》、《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zhàn)功,也委婉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慘?;鹕皆?,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馬行川》、《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