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是詩歌的王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沐浴著中國高等教育歷史變革的春風,有百年學積淀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武大校園詩人向繆斯之神獻出了心中最艷麗的玫瑰。在王家新、高伐林等第一代校園詩人沖向全國詩壇之后,以馬竹及南方詩派為代表的第二代詩人又紅遍校園,嗣后,以浪淘石文學社與珞珈詩派成員為主的文學青年,則構成了武大的第三代實力強勁的校園詩人群體。櫻花詩賽自發(fā)起舉辦之日起就一進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武漢以及整個湖北文學界和高校文學精英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武漢大學將其列為人文武大建設的內容,給予了調度的重視與扶持。江城著名詩人、作家、文學評論應邀擔任賽事評委。第一屆櫻花詩賽,老作家碧野、駱文、曾卓和中青年作家陳世旭、曉劍、袁厚春等蒞會,延安時期的老詩人駱發(fā)表了熱情洋溢、充滿詩意的講話。櫻花詩賽一年一度延續(xù)至今,逐漸擴大,從武大校園推向整個武漢和河北高校,今天雙推向了全國,成為全國校詩歌愛好詩歌愛好者寫詩吟詩、交流思想、暢談心聲、陶冶情操和增進友誼的盛會。詩歌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也是一門年輕的藝術。說她古老,是因為她與世界各民族發(fā)展的歷史相伴相生,是一個民族悠久歷史的標志;說她年輕,是因為她永遠屬于那些純潔、高尚、澄澈、明凈的處子的心靈,是一個民族青春年少的象征。堅守詩歌陣地,讓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使電族歷史煥青春,是知識精英的天職,也是莘莘學子的責任。天下滔滔,人欲橫流,惟詩能抵御物的誘惑,惟詩能拯救墮落的靈魂,惟詩能讓跳動的心靈得到平靜。詩是我們最終的精神家園,是我閃的情感和理智的終極歸宿。在一個物的世界里,我們所追求的,是詩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