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額的資金也可以使股市浮動一般說來,無論怎么想都不符合情理的事情是難以持久的。看上去大的股票買賣能夠成功,是因為這其中存在著即使是蹩腳,但卻可以說服別人的理由。如果不是這樣,無論多么大的交易想要達成都是很難想象的。應(yīng)該認為,并不是因為A的交易而使股市有所上漲,而是以A的交易為契機上漲的。這種情況下的股市需要的只是上升的勢頭。即使是不買A,也是要買進B或是C的。為合理性所證明的是,不一定是大筆的資金才可以使得股市有所浮動。進入2000年以后,美國的股票急速下跌,在這之前已被報道信用交易的比率達到了1987年的黑色星期天以來的最高比率。這個時候的賣出交易,即使是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成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定幅度的價格下跌,會伴隨著由信用交易帶來的拋售。也就是說,如果股市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很多人就會無法支付追加保證金,之后就接連拋售,股市便急劇下跌。我們假設(shè)一種情況,有100個投資者,商品卻只有80個。最初,這些商品都具有其作為金融商品的魅力,即相對便宜的時候,它們的價格會穩(wěn)步上升。即使最初買進的人是套利賣出,新的買主也可能會立即出現(xiàn)。被持續(xù)購買,在和其他的商品和股市行情相比價格相對較高之后,還會在價格上升的期待中上揚。因為買進的人們都賺錢了,所以大家蜂擁買進。可是,和其他商品相比價格相對變高時,就要開始花費買進商品、持有商品的成本費用。資金的借出方(股票和債券的買人者),一方面承擔(dān)發(fā)行單位倒閉的信用風(fēng)險,另一方面又充當借入方利息交付的承擔(dān)者,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境地中。可是,往往股價上升的魅力,使投資者喪失了應(yīng)考慮到投資要承擔(dān)一定成本的冷靜。他們?yōu)榱瞬诲e過這一班車而開始焦慮不安。假設(shè)這時投資者人數(shù)增加到120人,而商品卻由于某種原因減少到60,情況更是如此。可是這種價格的上升,不僅會增強和其他商品相比價格相對較高的感覺,而且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這種情況持續(xù)下去,股市不僅不會有新的加入者參加,而且喪失體力的投資者也會相繼從隊伍中撤離。在價格上升的魔力逐漸消散而去的時候,價格相對較高的商品會下滑,股市開始下跌。這種情況下,借方余額越大,下跌的速度就越快。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