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的經濟學分析》使用經濟學方法講話 論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的采用問題?!队泻ι锞C合治理(IPM)的經濟學分析》以經濟閾值模型分析了個體生產者采用IPM的決策行為,以外部成本作為政策IPM項目或制訂相關政策的依據,并對農民的環(huán)境與健康支付意愿進行了實證分析。指出了IPM采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并系統(tǒng)地闡述了如何將有害生物治理過程中的外部性因素內部化。解決農藥過量使用問題的思路是要政府在盡量消除政府失靈的同時知當地干預市場。對農藥的管理有全球管理、區(qū)域管理和政府管理等形式,各國政府的管理又分為直接干預和經濟激勵機制兩大類方法。命令與控制方法的實施與執(zhí)行成本往往比較高,容易出現信息缺乏或“一刀切”標準等造成的效率損失。以庇古稅為代表的經濟激勵機制往往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率,但它的效力發(fā)揮也受到信息成本、農藥使用量的低價格彈性等因素的制約。在選擇農藥管理方法時,要考慮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曲線斜率、管理目標人群的異質性、非點源污染等特性,靈活地做出選擇。在國際管理中,主要討論了農殘管理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農殘管理的統(tǒng)一標準及轉基因產品的貿易等爭議較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