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新大綱頒布后,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其中1200個會寫。識字量的增加則有必要給孩子們編一本新型工具書,使他們把字記得更準確、更扎實。以往的工具書只注重漢字的筆畫、筆順、部首、組詞、或通過簡單的看圖、字謎等方法幫助學生識字。這本《小學生常用漢字字理識記》則從漢字的字理出發(fā)來教學生們認識漢字,了解漢字的產生、發(fā)展及演變過程。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理據。漢字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需要創(chuàng)造出來的。每一個漢字的構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哪個字多一筆或少一筆都不是隨意加減,而是根據字理決定的,這便是漢字產生、發(fā)展的主要規(guī)律。關于漢字的構造和用字的方法,古人有六書的說法。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軼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于造字方法,軼注和假借實為用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