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數字通信概述 1
1.1 電子通信 1
1.2 信源與信宿 4
1.3 數字通信設備 5
1.4 無線電接收機 6
1.5 信號傳輸 7
1.6 交換與網絡 11
1.7 數字通信的優(yōu)勢 11
1.8 小結 12
第一部分 信號與系統(tǒng)理論
第2章 周期信號與瞬態(tài)信號 14
2.1 概述 14
2.2 周期信號 14
2.3 瞬態(tài)信號 29
2.4 功率譜與能量譜 43
2.5 廣義正交函數展開 44
2.6 相關函數 51
2.7 小結 54
2.8 習題 55
第3章 隨機信號與噪聲 57
3.1 概述 57
3.2 概率理論 57
3.3 隨機過程 73
3.4 小結 81
3.5 習題 81
第4章 線性系統(tǒng) 85
4.1 概述 85
4.2 線性系統(tǒng) 85
4.3 線性系統(tǒng)的時域描述 88
4.4 頻域描述 92
4.5 因果性與希爾伯特變換 94
4.6 隨機信號與線性系統(tǒng) 96
4.7 非線性系統(tǒng)與隨機變量的變換 100
4.8 小結 102
4.9 習題 103
第二部分 數字通信原理
第5章 采樣、多路復用與PCM 108
5.1 概述 108
5.2 脈沖調制 108
5.3 采樣 109
5.4 模擬脈沖多路復用 117
5.5 量化PAM 120
5.6 信號與量化噪聲之比(SNqR) 121
5.7 脈沖編碼調制 122
5.8 帶寬壓縮技術 129
5.9 小結 136
5.10 習題 136
第6章 基帶傳輸與線路編碼 138
6.1 概述 138
6.2 基帶中心點檢測 138
6.3 多中繼段系統(tǒng)的誤差累積 143
6.4 線路編碼 145
6.5 多路復用電話 151
6.6 數字信號再生 151
6.7 符號同步恢復 156
6.8 中繼器設計 158
6.9 本地環(huán)路數字傳輸 159
6.10 小結 161
6.11 習題 162
第7章 判決理論 163
7.1 概述 163
7.2 先驗概率、條件概率與后驗概率 164
7.3 符號轉移矩陣 164
7.4 貝葉斯判決準則 166
7.5 奈曼-皮爾遜判決準則 171
7.6 小結 171
7.7 習題 172
第8章 發(fā)送與接收的最優(yōu)濾波 173
8.1 概述 173
8.2 最優(yōu)發(fā)送的脈沖成形技術 173
8.3 最優(yōu)接收的脈沖濾波 185
8.4 根升余弦濾波 196
8.5 均衡 197
8.6 小結 199
8.7 習題 200
第9章 信息論、信源編碼與加密 202
9.1 概述 202
9.2 信息與熵 202
9.3 條件熵與冗余 204
9.4 由噪聲引起的信息損失 206
9.5 信源編碼 209
9.6 變長編碼 211
9.7 信源編碼舉例 213
9.8 數據加密 220
9.9 認證 238
9.10 完整性 238
9.11 數字簽名 238
9.12 小結 238
9.13 習題 240
第10章 差錯控制編碼 242
10.1 概述 242
10.2 漢明距離和碼字的碼重 244
10.3 (n, k)分組碼 244
10.4 n位碼字的差錯概率 247
10.5 線性成組碼 247
10.6 分組碼的最近鄰域解碼 248
10.7 伴隨式解碼 249
10.8 循環(huán)碼 252
10.9 卷積碼的編碼 256
10.10 卷積碼的Viterbi譯碼 257
10.11 實際編碼器 260
10.12 鏈接編碼和turbo碼 262
10.13 小結 267
10.14 習題 268
第11章 載波信號的帶通調制 270
11.1 概述 270
11.2 頻譜效率與功率效率 270
11.3 二進制中頻調制 270
11.4 提高頻譜效率的調制技術 284
11.5 功率高效的調制技術 304
11.6 數據調制解調器 310
11.7 小結 311
11.8 習題 312
第12章 系統(tǒng)噪聲與通信鏈路預算 314
12.1 概述 314
12.2 噪聲的物理特性 314
12.3 系統(tǒng)噪聲計算 322
12.4 無線通信鏈路預算 328
12.5 光導纖維傳輸鏈路 340
12.6 小結 346
12.7 習題 347
第13章 通信系統(tǒng)仿真 349
13.1 概述 349
13.2 等效復基帶的表示 350
13.3 采樣和量化 357
13.4 信號、噪聲和系統(tǒng)的建模 359
13.5 時域和頻域間的變換 366
13.6 離散圓周卷積 375
13.7 BER估計 377
13.8 小結 384
第三部分 應 用
第14章 定點微波通信 386
14.1 概述 386
14.2 陸地微波鏈路 386
14.3 定點衛(wèi)星通信 401
14.4 小結 424
14.5 習題 425
第15章 移動無線通信與蜂窩無線通信 428
15.1 概述 428
15.2 移動無線鏈路預算和信道特性 429
15.3 英國蜂窩無線通信 434
15.4 數字TDMA陸地蜂窩系統(tǒng) 439
15.5 碼分多址接入 442
15.6 移動衛(wèi)星系統(tǒng) 454
15.7 第三代移動蜂窩標準 455
15.8 小結 457
15.9 習題 458
第16章 視頻傳輸與存儲 459
16.1 概述 459
16.2 彩色表示 459
16.3 傳統(tǒng)電視傳輸系統(tǒng) 460
16.4 高清晰度電視 463
16.5 數字視頻 464
16.6 視頻數據壓縮 465
16.7 壓縮標準 468
16.8 數字視頻廣播 474
16.9 分組視頻 475
16.10 小結 476
16.11 習題 477
第四部分 網 絡
第17章 網絡應用、拓撲和體系結構 480
17.1 概述 480
17.2 網絡應用 480
17.3 網絡功能 481
17.4 網絡分類 482
17.5 交換網絡拓撲結構和表示方法 483
17.6 一般網絡交換方法 485
17.7 廣播網絡的拓撲結構 488
17.8 傳輸介質 490
17.9 網絡互連 490
17.10 用戶和供應商的網絡觀點 492
17.11 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 493
17.12 分層網絡體系結構 494
17.13 小結 498
17.14 習題 498
第18章 網絡協(xié)議 500
18.1 概述 500
18.2 物理層 500
18.3 數據鏈路層 504
18.4 網絡層 521
18.5 傳輸層 534
18.6 會話層 539
18.7 表示層 543
18.8 應用層 545
18.9 非OSI協(xié)議簇 546
18.10 小結 546
18.11 習題 547
第19章 基于排隊論的網絡性能分析 549
19.1 概述 549
19.2 M/M/1隊列 552
19.3 M/M/1/N隊列 555
19.4 M/M/N/K/K隊列: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排隊行為 565
19.5 小結 567
19.6 習題 567
第20章 交換網絡與廣域網 570
20.1 概述 570
20.2 WAN的特點與分類 570
20.3 圖論在核心網絡中的應用 573
20.4 英國公共網絡 579
20.5 多路復用 583
20.6 電路交換 599
20.7 分組交換 613
20.8 ISDN 618
20.9 信令 622
20.10 異步傳輸模式和寬帶ISDN 625
20.11 接入技術 630
20.12 小結 653
20.13 習題 654
第21章 廣播網絡與局域網 657
21.1 概述 657
21.2 LAN拓撲結構 657
21.3 LAN協(xié)議簇 657
21.4 常見的有線LAN標準 660
21.5 無線LAN 673
21.6 無線個人區(qū)域網絡 682
21.7 家庭網絡技術 690
21.8 居民區(qū)網關 693
21.9 小結 693
21.10 習題 695
附錄A 696
附錄B 699
附錄C 700
附錄D 701
縮寫詞 702
符號 719
特殊函數 722
標準 723
WWW網址 725
參考資料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