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

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

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

定 價:¥24.00

作 者: 李春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文藝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301094068 出版時間: 200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著、發(fā)展著。我們研究著的專業(yè)———文學理論———也是如此?;叵?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對“文藝為政治服務”這一“憲法性”口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反感,急于擺脫文藝的“他律”的束縛。我們開始熱衷于文學的審美特性的研究,熱衷于主體性的研究,隨后又開始熱衷于文學語言的研究,“自律”的研究成為時尚??梢哉f在文學理論這個園地里先后出現(xiàn)了“審美論轉(zhuǎn)向”、“主體性轉(zhuǎn)向”和“語言論轉(zhuǎn)向”。實際上當我們實現(xiàn)這種“轉(zhuǎn)向”之時或之前,西方的文學理論批評界,則開始了另一種“轉(zhuǎn)向”,那就是文學研究的“文化”視野的勃興。西方文論向文化視野轉(zhuǎn)移,有其自身的原因。資本主義越是發(fā)展到晚期,自身的社會問題就越多。如種族沖突、階級沖突、性別沖突、東方與西方的沖突、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沖突、工業(yè)化與自然的沖突等等,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嚴重問題。人們已經(jīng)對興起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新批評”和五六十年代的結(jié)構(gòu)主義文論感到不滿足,因為他們主張文本絕對“自律”,以隔絕的眼光關(guān)注文本自身,就藝術(shù)談藝術(shù),就形式談形式,完全脫離社會與現(xiàn)實,使讀者無法從他們的筆下看到時代的面影和現(xiàn)實中的緊迫問題。

作者簡介

  李春青,生于1955年9月28日,漢族,北京市人。文學博士?,F(xiàn)為痃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專職研究員,文學院文藝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外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會理事。有著作多種。目前主要從事文學基本理論、中國古代儒家文化與古代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相關(guān)圖書中國古代文體學論稿明中后期文學思想研究

圖書目錄

    目錄
   結(jié)論: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文化意義
   上編 觀念分析
   第一章 子學時代的詩學觀念
   一 文化話語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
   二 處于主體與功能之間的士人階層
   三 子學時代文化意義的生成模式
   四 諸子之學的幾種基本價值取向
   五 子學時代的詩學觀念(上)
   六 子學時代的詩學觀念(下)
   第二章 經(jīng)學與漢代詩學
   一 漢代士人社會境遇的改變
   二 漢代統(tǒng)治者對士人階層的態(tài)度
   三 漢代士人兩面性的文化策略
   四 經(jīng)學語境中的詩學觀念
   第三章 玄學話語向詩學話語的轉(zhuǎn)換
   一 魏晉六朝士族文人心態(tài)
   二 魏晉玄學之基本旨趣
   三 玄學語境中的詩學觀念
   第四章 道學與詩學
   一 “體用”論的闡釋模式
   二 “體用”論模式在詩學上的運用
   三 詩文審美特性的把握
   四 兩種意義生成模式之關(guān)系
   中編 范疇分析
   第五章 “文”與“道”
   一 “文”之內(nèi)涵的歷史演變及其所表征的文化意義
   二 關(guān)于“文”與“道”之關(guān)系的思想的歷史演變
   第六章 “自然”與“麗”
   一 “自然”作為一種詩的風格境界
   二 “自然”作為一種人生理想
   三 “自然”范疇的認識論內(nèi)涵
   四 “麗”范疇的含義及其演變
   第七章 “情性”與“意”
   一 “情性”內(nèi)涵辨析
   二 “吟詠情性”所負載的詩學本體論的觀點
   三 “以意為主”與宋代詩學本體論的基本傾向
   四 “吟詠情性”與“以意為主”的比較“
   五 兩大詩學本體論觀點產(chǎn)生的原因
   下編 文本分析
   第八章 詩人言愁,所愁何事
   第九章 心中之景與眼中之最
   第十章 宋詩與唐詩究竟何異
   第十一章 宋詞的興起與宋代士人人格結(jié)構(gòu)之關(guān)系
   第十二章 《水滸傳》的文本結(jié)構(gòu)與文化意蘊
   第十三章 在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之間
   第十四章 《西游記》的文本分析
   第十五章 《紅樓夢》文本意義及其生成模式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