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達成人與人精神交流的理想情境。優(yōu)秀的作品,讓作家和批評家共享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欣悅,而失敗之作,則需要批評家直言無限地揭示缺失、指出問題,共同體驗寫作的艱辛和相推相激克服困難的快樂。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出版說明、給“當代文學”一個說法、欲望:時代與人性的另一面——試論張煒小說中的惡魔性因素、論中國當代戲劇中的反現代傾向、瓶頸中的王安憶——關于《長恨歌》及其后的幾部長篇小說、“池莉熱”反思、行走的斜線、——論90年代長篇小說精神探索與藝術探索的不平衡現象、文學寫作的諸問題——為紀念路遙逝世十周年而作、重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重建中國的敘事——《紅旗譜》、《紅日》、《紅巖》的創(chuàng)作策略、文學出版與90年代小說、中國作家與“五七干校”、文藝作品中與歷史上的中美合作所、逼近歷史的真相—關于楊顯惠的“夾邊構”系列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