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本書的神話考原工作,有新意,有體系,可以積極地推動新的神話學范反式的建立。它所闡述的關于神話語言和神話具象性的理論,以及關于農業(yè)民族神話臣以生產節(jié)奏為中心主題的理論,尤其具有解釋力,覆蓋了較大范圍的事實-如果把尸神話研究者的學術思路和方法比作解剖刀,那么我認為,上述理論最為明快、關于 這一點、我有切膚的感受,茲請略舉幾例加以說明我以前也作過一些神話研究,在思路上和本書頗為相近。例如在1990年前后,為解釋《天間》“鴟龜曳銜,鯀何聽焉”…語,我曾依據漢代以前的青銅紋飾和帛畫,瓦當、畫像磚等文物資料,復原了—一個已經夫失的神話——關于夜間太陽化身為鴟,由龜背負,白羽淵經黑水而返回東方若木之處的神話,達一十申話不僅同楚宗 廟壁畫鴟龜曳銜圖相呼應,而且同文獻所記的另——個神話——白晝太陽自東而西的 運行神話——相對應,這就證明,文獻只是記錄神話的一種手段,而圖畫則是更為重要的手段:現(xiàn)存古神話(例如《山海經》所載神話)往往是——個完整的神話的片段,還有許多片段存在于圖畫之中:因此,神話的“形象性”是同神話附麗于圖畫 的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的。從內容方面看,鴟龜曳銜神話的思想基礎是上古的太陽觀念和生 命觀念。這兩種觀念的關聯(lián)亦表明,農業(yè)民族神話中的太陽是生命和運動的符號;中國古代太陽神話的實質,是對農業(yè)文化中的生命節(jié)律的尊崇